第18章 合欢依暝卷,葡萄向日鲜·三34(1 / 2)

  哼,李郁萧磨牙,叫你铲我的花,以为裁掉宫人省下的银钱能进你们的口袋?想得美哥们,到时候好好给你们放放血。

  接着便是朝中各宗亲门阀,原先李郁萧担心或许响应的人不会很多,毕竟没事谁愿意平白无故少几个伺候的人,没想到他还是低估君权和礼法在这里的意义。

  礼法礼法,以礼入法,诸侯子爵甭管心里怎么想,明面上讲究“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此乃礼之三本,礼义廉耻,有头有脸的人是一定要顾着的。因此好几个位高权重的世家家主纷纷上表陈情,说臣性愚钝,误从豪奢之风,今受陛下点拨,愿意立即改邪归正,裁减侍从削减用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事情变得顺遂许多。原因在于有的贵族率先跟着皇帝削减开支,仪仗减一半,有的或许耽于享乐,或许消息灵脑子也灵,嗅到更深层的争斗气息,担心得罪穆相,种种原因一时还在观望。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人家已经削了的肯定就不乐意,什么,大家一样的世袭爵位一样的官职秩俸,凭什么你的日子比我滋润?

  有的朝臣就上表,要求重新规范各级爵位的待遇。

  而后就是辟雍宫学士谭诩,谭大人官居太学博士祭酒,是李郁萧的首席经筵讲师,治学和做人一样究根究底,是能跟太常卿瞪眼的人物,他上表说“君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做臣子的怎能用度比肩君上,简直礼乐崩坏不忠不孝。

  李郁萧读他的奏表,看着他把格外僭越的几个贵族门阀揪出来这样那样骂一通,骂新野邓氏是“食礼乐之蠹虫”,心想读书真是好,有学问的人骂人都不一样,有水平,简直骂到朕心坎里。

  这样一番拉扯,皇帝陛下终于下旨,削减用度不再只是一种风气,而变成一种硬性规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圣旨上是这么写的。也不是说永久削减,只说呼揭为祸这几年先凑合。

  这么一来,穆相就有些众矢之的的意思。

  因为少府卿是他的人,先头第一个说缺钱的就是少府卿,再说李郁萧放出的风声,听起来裁人的事儿就好像是少府卿带头撺掇的一样。再来就是北境的战事,那不是穆涵你家长子全权负责的吗,打五六年怎么毫无起色,年年北征年年打不下来是何道理?朝野议论纷纷。

  可以说,踩着这个秋天的尾影儿,李郁萧一己之力把穆涵推到风口浪尖。

  不,不是一己之力,是和穆庭霜联手搞的人家亲爹……李郁萧忽然琢磨是不是打一棒要给个枣子?

  他被自己这点仁慈之念吓一跳,怎么对穆涵还心慈手软啊你这个人怎么回事?脑子坏了?要不得。他立刻给自己找借口,这回他将穆涵甩的脸子原封不动甩回去,做得有点过火,当心回头人穆相找你算账,嗯,没错,就是这么回事,这是兼顾大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