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好大一棚烟火(1 / 2)

朱厚照跑呀跑,拼命地跑。

你以为他是害怕火了吗?并不是。

朱厚照跑得比谁都快,只是因为他想跑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方便观看这一壮观的火景而已。朱厚照一溜烟跑到了午门,发现有点不对劲,万一没有人救火,烧到了豹房怎么办?于是,朱厚照大声喊道:“快来人哪,救火呀!”

宫中太监和值守的锦衣卫纷纷赶去救火。在江彬和钱宁等人的护卫下,朱厚照被迫赶回豹房。在赶回豹房的途中,朱厚照回过头一望,正瞧见那乾清宫已成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那些五颜六色的花灯和金碧辉煌的梁柱早已经被淹没在火海之中。

所有人见着这一幕,无不瞠目结舌,焦急地祈祷,希望火甲(大明设立的消防队伍)勇士们能够尽快平息这场火灾。就在这样一个场景下,朱厚照说了一句话,令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厚照笑道:“好大一棚烟火呀!”

此话一出,令所有人当场惊掉下巴。话说,这乾清宫不是你家吗?朱厚照的这句话,第二天便经各种小道传了个遍,各大版的娱乐头条纷纷刊登“好大一棚烟火”,而且还被史官如实记录在了卷宗里。朱厚照同志想赖也赖不掉了。

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一场大火?杨廷和在办公室大发雷霆,众人只能是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怎么办。花灯哪里来的?宁王朱宸濠进献而来。花灯可有纰漏?没有一丝纰漏。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到宁王朱宸濠头上。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定论为:圣上无德。

既然无德,那就下罪己诏咯。杨廷和率领百官向皇帝施压,必须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罪过,祈求上天原谅。朱厚照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无德这件事,但是见群臣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朱厚照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群臣的要求。

朱厚照当着所有人的面,在朝堂之上大声地朗诵着罪己诏,堂下众臣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在他们眼中,朱厚照没有了刘瑾,依旧还是那个羽翼未丰的孩子。而这封罪己诏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如今还收藏于中国第一档案馆。

终于念完了罪己诏,朱厚照心里面已经将写诏书的杨廷和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最最最气人的是,诏书里面还写着祈求诸位大臣们勇于直言。

因此,罪己诏过后不久,杨廷和就率领同僚们一起上书,开始劝诫朱厚照每天要早朝,要时常去祖庙祭祀先人,要对两宫太后更加孝顺,要每天勤于学习,要多和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交流,要关闭皇店,要遣散豹房内的僧侣和漂亮妹妹,要减少工程用量,要裁削织造等项目,一共十多条,每条都切中要害。

但是,朱厚照漫不经心地将奏疏扔到了一边。

“钱宁,江彬,走,豹房伺候!”朱厚照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朝臣们连番上书,但没什么作用。他们还天真地以为罪己诏能够约束住朱厚照,事实证明,全是他们的自作多情。

不久之后,朱厚照正在豹房内和漂亮妹妹打扑克,杨廷和不顾卫队阻拦,非要面见皇帝。朱厚照看在帝师的面子上,也没有将杨廷和怎么样,只是接见杨廷和的时候脸色颇有几分不大好看。

“杨老师,今天是怎么了?非要见朕不是?”朱厚照整理好衣服,说道。

“陛下,老臣今天特来请辞。”杨廷和低着头,神色之中明显有几分哀伤。

“杨老师,这是怎么了?”朱厚照一听杨廷和要辞职,随即便挽留道,“是朕哪里又做错了吗?”

“陛下,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懂得克制自己,要学会纳谏才行。”杨廷和说道,“臣此次请辞,无关其他,而是家父于昨日大行,臣悲痛不已,无法继续理政,故而特来辞行,回家为父守孝。”

“杨老师,您节哀!”朱厚照轻轻拍了拍杨廷和的肩膀,安慰道,“没有父亲的滋味,我懂!可是,您要是走了,内阁一堆事情,谁来处理呢?”

“陛下放心,臣已经物定人选,吏部左侍郎蒋冕为人忠正宽厚,可入内阁。”杨廷和提议道,“内阁有杨一清、费宏和蒋冕主持,可保陛下高枕无忧。但是,陛下要铭记‘亲贤臣,远小人’之嘱托,别忘了刘瑾的前车之鉴哪!”

朱厚照还是舍不得杨廷和离开的,有杨廷和在,朱厚照睡觉都要踏实一些。可是谁也没法保证一个人的自然寿命啊!朱厚照挽留了数遍,但杨廷和去意已决,最终留给朱厚照一句“三年守孝期满,若老臣尚在人世,再回来继续服侍陛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