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阳明登场(1 / 2)

刘健回到府上,就这朝夕之间,仿佛老了许多。

罢了!罢了!他终究还是个孩子啊!先帝啊,老臣有负重托,愧对您在天之灵啊。

刘健仰天长啸,一颗晶莹剔透的泪水,从眼角滑落,那是他对这个朝堂最后的一丝眷念。

很快,刘健向正德皇帝提交了辞职报告。

与刘健一同递交辞职报告的,还有谢迁与李东阳。以往这种情况,朱厚照都会再三挽留,说几句比如“刘老啊,您不能走啊,我需要你啊!”之类的话。但是这一次,朱厚照十分干脆,直接就批了刘健和谢迁的辞呈。

李东阳的辞职报告被原封不动打了回来,理由很简单:你们都走了,谁来干活?不准!

想起来,多少有几分荒唐可笑。想当年,内阁三辅被称为“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但这倒好,“断”和“侃”走了,只剩下一个“谋”了。

可能你会说,那刘瑾不是已经被关押起来了吗,怎么就能够绝地翻盘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焦芳。

那晚,内阁与六部九卿开会商议集体讨伐刘瑾事宜,吏部作为六部之首,需要在奏疏上签名表态。焦芳作为吏部尚书,自然是需要参与会议的,也必须做好表率作用。

但是,焦芳同志签完字之后,立即以上厕所为由,离开了会议室,转头就将会议核心机密泄露给了刘瑾。这才让刘瑾有了可乘之机,才能在绝境中逢生。

刘瑾能够翻盘,焦芳是最大的帮凶。

也正因为如此,在刘健和谢迁辞职走人后,刘瑾便立即将焦芳引入内阁,成为首辅李东阳之后的次辅。

这一次的倒阉事件,文官集团完败。

有斗争,就会有输赢。既然输了,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过,这一次的惩罚,对于文官集团而言,有些重。

很快,刘瑾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报复。

首先是户部尚书韩文,这次事件就是由他起的头,必须严惩。既然是掌管钱财的官,那就从财政方面入手,终于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刘瑾以伪银输入内库为由,将韩文降职降薪,最终被迫辞职。

紧接着,就是主笔《代劾宦官状疏》的李梦阳,由于在奏疏中言辞激愤,把刘瑾骂得体无完肤。这不,刘瑾收拾了韩文之后,就轮到李梦阳了。先是把他关进大牢,差点被折磨至死,但好歹是个进士,死在牢中恐惹人非议,于是刘瑾便假传旨贬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掌管出纳文件),后又勒令其退职回家,最后,刘瑾又罗织罪名,使李梦阳入狱。多亏康海力求,才使李梦阳免死。直到正德五年,刘瑾被诛,李梦阳才被平反,官复原职,升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

眼见着内阁与六部九卿各机要官员被下马,朝堂之上是人心惶惶。但是,总有敢于正视鲜血的勇士,他们为刘健和谢迁的辞职愤恨不已,纷纷上书抱不平,诸如监察院御史薄彦徽、刑科给事中吕翀、南京给事中戴铣、御史陈琳等二十多人,前赴后继,倒下一个,再爬起来两个。

刘瑾很痛快,既然你们想要吃棍子,那好,全部廷杖。

第一批上书的人,已经被打了个遍。但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勇士,于是第二批上书的人,又来了。他们分别是南京吏部尚书林瀚、府尹陆珩、南京武靖伯赵承庆、南京副都御史陈春等五十余人。

于是,刘瑾照例,该打的打,该罚的罚,该贬的贬,无一例外。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幼稚!本章的主角还没出场呢。

就在所有人都选择明哲保身,不再上书求情了,这时候,他来了,他带着满腔热血登场了。

王阳明作为第三批上书的人,也是唯一一人。有人会问,你图个啥?

王阳明慷慨激昂地大声说道: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

嚯,好一个公道自在人心,打的就是你这个公道。于是,王守仁被当着所有人的面,扒光了裤子,按在廷凳上,打了四十棍。他只不过是兵部武选司一个小小的主事,官才六品,但是他的光芒必将照亮整片灰暗的夜空,他的传奇必将永垂不朽。

刘瑾也很实在,侧着脸瞥了王阳明一眼,冷嘲道:“什么档次,敢学人上书?”随即,王阳明被贬,从中央直属单位贬到了贵州一个小镇上当邮递站站长——驿丞。这个小镇,名叫龙场,它将跟随王阳明一起,被历史铭记。

家人们,这个王阳明和前面提到的王守仁是同一个人哦,可别搞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