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教育问题(2 / 2)

如果了解朱祐樘的童年经历,那我们都应该能理解弘治帝的选择。朱厚照就是朱祐樘的再生体,他想让儿子与自己不同,所以他选择为儿子亲手拨开那些灰暗的云雾,让自己儿子尽可能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但是,对于大明帝国的朝臣来说,朱祐樘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耽误了皇太子最黄金的学习时期,这是文官集团最不能容忍的一点。在封建帝制社会中,皇太子的教育问题牵扯到了很多很多问题,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第一,不接受正规教育的皇太子在未来有很大可能是文盲,一个文盲皇帝是文人接受不了的。

第二,皇太子不接受教育,那就势必与宫里的太监一起玩耍。等皇太子登基后,与皇帝私人感情更深的太监集团势必比文官集团更有优势。

第三,皇太子不接受教育,那就没有了帝师,更没有了老师团队,皇太子在未来登基后,文官集团势必没有一个有话语权的大臣,这也导致文官集团进入不了大明帝国的核心决策层。

第四,东宫没有团队,势必阻碍了一大波人的荣华富贵。

总之,皇太子不能不接受教育。

诏令一出,举国上下男女皆茫然,大小教育机构被迫停整,严禁开展学前教育。凡招收未满六岁入学者,无论官塾还是私塾,统统罚款或停业整顿。为此,不少机构战战兢兢,严格筛选生源。

既然上有政策,那么下就有对策。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们是绞尽脑汁,纷纷到户部下辖的户政司伪造生辰。比如张三是弘治五年三月生人,就必须要到弘治十二年二月才能入学,因为春学开讲一般是二月,所以三月及以后出生的孩子就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在此等情况下,绝大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上学,就只能通过修改生辰,来达到入春学的目的。户政司起初办理相关户籍相当严格,但后来发现其中利益丰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足了的红钱,就帮忙操作了。

伪造生辰的风潮一时泛滥,很多人家的孩子,弟弟变成了哥哥,哥哥变成了弟弟,颠倒了长幼秩序,悖逆了宗族传统。

伪造生辰的事情暂且不论,不过小厚照的童年还是玩得十分开心的。

朱厚照四岁的时候,看见天上飞的鸟儿,于是心生一计,自己动手折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纸飞机。五岁的时候,小厚照看见侍卫腰间挎刀,就自己动手劈出了一柄木剑。终于到了六岁,礼部再次强硬提出皇太子的教育问题,朱祐樘再也拖不下去了,只得答应了礼部官员们的一众要求。

于是,小厚照的快乐童年就此结束,开启了痛苦的求学生涯。

弘治十一年二月,以程敏政、刘健、李东阳、谢迁为首的豪华教育班底总算是形成了,为朱厚照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具体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习字。春夏秋月每日写一百,冬月每日写五拾,笔法点画,务要端楷。

二、每日午膳后,从容游息,或习骑射。

三、每日夜读本日所授书目各十数遍,至熟而止。

四、凡读书三日后一温,须背诵成熟。遇温书之日,免授新学,讲官通讲,须晓大义。

五、每日授学起止,预先一日,校书官开写帖子进呈。

六、凡遇朔望(每月初一和十五)及大风雨雪,隆寒盛暑,暂停讲读习字。

七、每日合用侍班官二员,讲读四员,侍书官一员,校书官一员。

以上是朱厚照同学的修学规程,接下来,再看看他的师资阵容:

校长:程敏政(正院级)、刘健(副院级)、李东阳(副院级)、谢迁(副院级)

班主任:杨廷和(詹事府左中允)

科任教师:焦芳(侍讲学士)、杨守址(侍讲学士)、王鏊(少詹事兼侍讲学士)、李旻(左谕德)、王华(右谕德)、靳贵(校书兼侍讲学士)

陪读老师:梁储(翰林院侍讲兼司经局洗马)、白钺(翰林侍读、东宫讲读)

主修课程:《论语》、《孟子》、《大学》、《尚书》、《中庸》

选修课程:《绘术》、《骑术》、《箭术》、《书法》、《声乐》、《算术》

修习学生:朱厚照(特种班授课,仅此一名)

课程刚开不久,朱厚照就显露出惊人的天赋,所教所学一点就通且多才多艺、反应灵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型的天才。诗、词、歌、赋,对于朱厚照来说皆是皮毛,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他还辅修了晦涩难懂的梵文,以及自学小语种——葡萄牙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