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明悟35(2 / 2)

然而,从登机开始到正统十四年,整整14年时间朱祁镇从来没有到过京营检查备战情况?

只是让别人代为巡查。

从这时候开始,皇帝的军权开始丢失。

自文皇帝朱棣开始,此后的仁宗昭皇帝朱高炽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两位继任者每日都要去京营巡查。

因为帝位是太宗一脉,从太子一脉抢过来的。

所以军权是太宗一脉的根基。

京营是巩固皇权的最重要根基。

但是自朱祁镇继位起。由于年龄还小,被三扬把持朝政。

军权与政权,相继旁落,前期被三扬把持政权与张国公把持军权。

至正统年间起。

文官集团垄断政权,组成乡党,侵蚀军权等等问题。

话语权持续膨胀,正式超过了勋贵集团。

乡党的代表人物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陈循。

垄断政权,代表政策是永乐太宗时期。

“升迁考核三年一次改成了九年一次。”

重新更改过来的时候还是朱祁镇亲政以后,

宣德八年进士李贤上奏朱祁镇。

“诏令规定文武大臣的诰敕,需任满九年才能授予。

但是李贤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以九年为期限,

许多官员无法完成任期,或者因为亲人年迈无法等待九年,

因此能够获得诰敕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

这样无法激励官员们努力工作,他建议仍然以三年为期限更为合适。

最后,朱祁镇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贤随后被提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并转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责令他修改诰敕。”

军权被侵蚀与丢失。最主要的就是,从太宗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皇帝。

每日都要巡查京营,无论风吹雨打。

但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死的太早,朱祁镇继位的时候年龄只有9岁,不能亲政。

所以巡查京营的任务就落到了太监王振的手里。

所以王振历史上才能称之为明朝四大权臣太监。”

从正统元年到十四年,14年时间里有10年左右的时间军权和政权旁落。

只有亲政之后几年才拿回,应有的权利。

但文官集团不肯放手,处处拉扯后腿。

土木堡之战就是朱祁镇与文官集团夺取权力发起的战争。

只是朱祁镇太过倒霉,被也先俘虏而已。”

“为什么我迫不及待的要于谦石亨两人带我巡查军队?

土木堡之战,勋贵集团。

绝大多数顶梁柱战死。

尤其是勋贵集团领头人三朝元老英国公张辅。

昨日朝会上勋贵们把在土木堡阵亡的名单提交了上来。因为勋贵们都是继承制度。

所以即将到达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因为被于谦掌控,于谦也提交了一份名单。

勋贵们的名单与于谦的名单。两者相加起来,大到超出了需要的将领。

所以两大集团,为了得到利益。

在朝堂上互喷起来,谁也不肯放手。”

勋贵们的名单里面的人选

主要包括驸马都尉焦敬和英国公府的人选,

我一旦批准,将对产生重要支持。

勋戚们作为勋贵和皇亲国戚,掌握了兵权,也就相当于皇帝掌握了兵权。

然而,勋戚们提供的名单主要是新人没有上过战场,缺乏实战经验,

这将是导致军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批准这个名单,

三个月的训练中的备操军和备倭军将士们将不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在瓦刺大军到来之前。

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可能会导致大军不稳。

虽然也能指使有经验的将领训练大军。

但是将领们不愿意自己的辛勤付出被勋戚所掠夺。

所以于谦在奏疏中明确指出,如果批准勋戚的名单,

将领们可能没有人愿意打这一场战斗。

可能会导致南迁提议再次发生。

如果批准他的名单,将能够有效地组织军队,击退瓦剌的侵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