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监斩(1 / 2)

我深吸一口气随后想道:

“现在大明朝也出现了许多帝国过了巅峰时期都会存在的问题,帝国上上下下所有王公大臣们都认为一时的失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安然渡过”。

即使于谦、王直、兴安等人,可能也存在这种想法。

他们认为即使皇庄带头做一些生意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明的百姓可以承受这些压力。

虽然从帝国崛起到达帝国巅峰这段时期,这种小小的问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掩盖。

但是帝国的衰弱往往在这种逐渐累积的小问题中逐渐扩大好,最终导致帝国崩塌。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是历史的轮回。没有哪个帝国可以逃过这个命运。历史轮回上已经清晰的表明了。

明朝前的“汉朝、晋朝、唐朝、宋朝、元朝、以及日后的清朝,没有都没有。”这是可以预见的,

我对兴安说的那句话,表明了我的态度,这也代表着我以后对待问题的态度。

作为皇帝,我不能带头破坏自己的基础,这是愚蠢而不明智的。

多个朝代的更替都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皇帝带头挖自己的墙角出卖国家,这是愚蠢透顶的!”

兴安低下头领命离开。

这时金濂则站直身子,悄悄地退到王直身后,戳了他一下,两个人便离开了午门的五凤楼中央,走到墙垛处,小声交谈起来。

我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太在意。

金濂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

事实上,之前金濂提议将通州的粮食付之一炬时,他对这个户部尚书有些不屑。

然而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他放下了一些偏见,误会得以解除。

我在了解金濂的经历后,确信这是一个可用之人。

金濂是永乐十六年的进士,自从开始担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后,他的贤名就在南方传开。浙江巨盗史庆真活动猖獗,无人能制服,金濂费尽周折将其抓捕归案。

后来金濂父亲病逝,他请求回顺天府为父亲守孝,但皇帝不批准,让他前往陕西担任按察副使。金濂未能守孝,便前往陕西。这在古代被称为夺情,因为某些臣子不能离开职务去处理私事。

金濂在陕西表现出色,兴修水利、缉捕大盗、平定山匪、安定民生、设立学宫为百姓讲读经史、让将校读书识字研读兵法、并亲自习射演练,文武双修。一时间鞑靼人不敢进犯。

御边十数载,鞑靼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金濂回到京城担任刑部尚书,他以司法公平而闻名。

无论是勋戚还是朝中大员,他都一视同仁。

这种做事风格最终得罪了一大片的勋戚和朝臣们,安乡伯案中,金濂遭到朝堂过半之人的弹劾。

金濂受命前往福建镇压叛乱,但启程前他的母亲病逝。金濂请求为母亲守孝,但朝廷又不许,要求他先办完丧事,然后立刻动身前往福建。

“矿工叶宗留和邓茂七领导的起义规模有多大?

起义军占据了整个福建、半个江西、浙江的处州府、温州府、衢州府和半个金华府被起义军攻占。

而在广州方向,邓茂七占据了海阳县。

拥兵80万有余,治下数百万百姓,皆称其为铲平王,铲平王铲除一切不平事。”

在正统十四年二月,金濂在延平设下圈套,成功引诱邓茂七的主力出击,一战便歼灭了对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