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大军班师回朝了453(1 / 2)

随着朱楩登基为帝,号永昌帝之后。

很多事都需要重新进行安排。

比如锦衣卫,这是皇帝的直属部下,也应该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部队。

加上朱元璋打造的锦衣卫,同时肩负着监察天下督察百官的要务。

这可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特种部队,以及特工部队。

朱楩自然不可能不做安排。

于是蒋瓛就被外放了出去,由李贵晋升为锦衣卫指挥使,开始全面接手锦衣卫的工作。

其实朱楩确实很看好蒋瓛的能力,但是不把他远派出去,李贵又怎么能迅速接管锦衣卫的全部呢?

而且澳洲大陆确实需要去打探情况,还有南海群岛,也需要知道现在的局势。

所以蒋瓛也不算是被流放,确实派他去更加合适。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到了永昌二月底。

一些公主与藩王们已经还国了。

不过还是有许多公主和藩王选择留了下来。

朱楩果然没有半点猜忌,甚至还允许兄弟姐妹们随时可以入宫给朱元璋或者他们的母妃请安。

包括朱楩自己,在住进皇宫以后,每日都是雷打不动的,会去给周贵妃请安。

话说回来了,如今他成了皇帝,周贵妃的身份与地位自然也不一样了,朝中已经开始有人提议,要册封周贵妃为太后了。

朱楩当初说的话果然应验了,周贵妃没当过皇后,但是却可以直接当太后。

毕竟是皇帝的生母,不是太后又是什么?

还有宫中朱元璋的嫔妃,也都该改称为太妃了。

后宫的事在顺利进行着改变,同时朱楩颁发的政策也顺利昭告推行了下去。

眼看时间来到了永昌三月,有消息传了回来,凯旋而归的大军终于要班师回朝了,不日即将抵达京城。

一时间,京城再次热闹了起来。

就连百姓们,都在自发的期待着,以及庆祝着这支得胜之师的归来。

朱楩当然也很激动,这支大军回来以后,就可以直接派往西南了。

毕竟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东南亚战场了。

一旦把南海到印度洋周边国家打下来,就不用担心南边的威胁了,就可以更加专心于北方战场,而后数条战线一起入欧,横推欧洲大陆。

朱楩的战略计划可谓是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永昌元年,三月初五。

这一天,京城迎来了超规模的大场面。

除去木初与木土率领的十万纳西族先一步到了京城不算。

冯胜、傅友德二公就率领着五十万大军。

虽然此一战损失不可谓不大,光是明军就死伤了足足十一万人。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在过去几年间,别说死十一万人了,朱楩带过的最多的部队,也就十多万人。

可是也别忘了,牛胜与彭越率领的五万人,还有沐晟率领的朱楩的本部,这十万人也跟着冯胜他们一起回来的,仍然有着五十万人的规模。

除此之外,还有几百万头牛、马、羊,如此规模的牲口,就算是在草原上都难以一见,更别提中原百姓。

可想而知以如此规模的牲畜做种,中原的畜牧业也可以稍微发展发展了。

京城外,朱楩身着龙袍,不过不是衮冕那种规格,而是武弁服。

武弁服,在明朝乃是‘行亲征遣将’时的专用龙袍。

朱楩此时亲自站在最前面,身后是满朝文武百官排列,甚至就连后宫之主,如今贵为皇后的徐妙锦,都在两位姐妹,同为皇贵妃的木邱与汤欣的陪同下,随行而来了。

主要是朱楩担心她们姐仨一直深居后宫容易憋坏了。

再一个,当初她们也与全军将士一起浴血奋战上阵杀敌,乃有袍泽之谊,正好趁此机会出来转转也没什么不好。

朱元璋也来了,只是如今他已经是太上皇,自然把主角位置让了出来,与徐达、汤和二公在后方看着眼前一幕。

“冯胜、傅友德,这次干得不错,”朱元璋不吝赞许道。

汤徐二公对视了一眼,心说还好您没砍了他们。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还是陛下。还是太上皇与当今陛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您们父子指挥的好啊,”徐达拱手说道。

朱楩登基已经有月余了,如今满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是永昌帝的年号,而永昌帝正是之前的滇王。

能让洪武大帝退位让贤,而且得到所有诸王的支持,就连皇太孙都欣然退位。

哪怕那些儒生背地里暗骂无长幼秩序,却也无可奈何。

尤其是随着朱楩颁发的,废除奴籍、贱籍的法案即将全面展开。

可以说,朱楩得到了全天下人的认可与支持。

毕竟天下九成人都是贫民,甚至就是所谓的贱籍啊。

朱楩还严令禁止,不许随意净身入宫,他甚至打算要杜绝太监这种特殊工种的存在。

可是宫内毕竟也是需要人的,而且一旦有正常男人存在,万一和宫女乃至和不受宠的妃子胡搞一起,难免淫乱宫闱发生隐患。

想那嫪毐霍乱秦王后宫,不就是先例吗。

万一连皇帝的儿子是谁的都不知道,岂不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朱楩也担心自己随便搞政策,可能会妨碍到后人,万一后人不争气,不是被太监给架空了?

于是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如果遇到想要净身入宫谋一份差事者,首先不得是家里的独丁独苗,且必须是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的人。

但凡是个好人,朱楩都希望能把长处发挥到别的地方去。

至于宫女就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妥了。

总而言之,现如今朱楩名满天下,谁不说他是千古明君贤帝,哪怕儒家都得暂避锋芒,不敢胡乱评测。

“来了。”

朱楩往前看去,伴随着一阵阵雄伟的铁蹄声敲响大地,宋国公冯胜与颖国公傅友德骑马在最前,率领着凯旋而归的得胜大军,终于班师回朝了。

远远的,冯胜和傅友德也看到了满朝文武迎接的队列,尤其是那道挺拔且年轻的身影。

二公对视一眼,连忙翻身下马,一步步冲了过去,离得老远就‘噗通’跪在地上,齐声高呼:“臣冯胜、傅友德。幸不辱命,班师回朝。在此叩见永昌大帝,恭祝吾皇万圣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哪怕连他们也不曾想到过,当初还在并肩作战,好似一转眼的功夫,滇王竟然就登基为帝了,号永昌帝。

而且以朱楩还是滇王时的无数不世奇功,号一声永昌大帝也不为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呼声传来,五十万大军的齐声恭祝,声势可谓滔天。

受到影响,京城内的百姓们也激动万分的,跟着高呼万岁。

看着如此场面,朱元璋激动的说道:“吾儿乃举国共举的贤帝明君,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也绝不是咱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看看,这岂不是开创贤明盛世的开端?”

汤徐二公自然在一旁应和着。

反正朱楩也是他们的女婿,他们也一样荣辱与共感同身受。

朱楩这边往前走去,亲自扶起冯胜、傅友德,面带笑容的说道:“二公请起,此番征战全赖二公之功,论功行赏自然不在话下。但是二公可不要因此而懈怠,西南战事还未结束,你们可不是休息,更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啊。”

冯胜、傅友德一愣,西南战事?云南不是早已平定?藏地与西域两大汗国也都归顺了,还有什么事?

等等?

二人对视了一眼,激动起来,再次跪拜在地,高呼:“敢不效犬马之劳?必不辱圣命。”

他们不但不觉得朱楩在拼命压榨他们,反而觉得自己深受新帝的信任,得到了重用。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可都沦落到去各地练兵筹备,却很久都没有统兵权了。

尤其是冯胜,曾经惨遭女婿常茂那個混账背刺,就此被朱元璋下了将军印信。

身为武将,最怕的就是无兵可带无仗可打。

而朱楩不让他们休息,反而才是他们最渴望与最期待的。

身为将军,战死沙场才是他们最渴望的归宿。

谁不想建功立业,谁不想马踏河山,谁不想开疆裂土呢。

接着,朱楩又召见了其他诸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