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他就是姚广孝431(1 / 2)

燕王府内,朱棣拿出最高诚意来接待朱楩,不但让全家出面了,还赶紧让厨房准备下酒菜。

其实府内已经用完膳了。

朱棣的三个大儿子还不够资格参加今天的家宴,包括徐妙云,乃至其他诸王的王妃与孩子,也都不够资格。

等到来日和过年那天,才会入宫请安。

所以一家人早就吃完晚饭了。

可此时还得陪着。

徐妙云拉着徐妙锦,姐妹俩说着悄悄话。

朱棣自然也是跟朱楩闲谈着,说点草原上或者燕京的趣事。

“十八叔,听说你这次在草原上很是威风,打了一场大胜仗。不知道有没有获得汗血宝马什么的,也送小侄一匹,”朱高煦大大咧咧的说道。

朱楩笑了下。

他对大侄子朱高炽很是欣赏,但是对四哥家的老二老三,却不甚待见。

但是此时当然不能拉着脸,而是说道:“有有有,都有都有。等战利品入关经过燕京时,你们就去挑。”

这次所获足有一百万战马,几百万头牛羊。

甚至需要五十万大军缓慢行军押回来。

所以朱楩也很大方,对朱棣说道:“四哥,如若你那里缺马,顺便补充几个满编的骑兵。”

虽然北上草原再无战事,可是东北还有女真三大部落,而且别忘了长白山另一边,也有高丽在呢。

所以燕京的重任还不能撤。

而且燕京就是宁王朱权的后背靠山,有朱棣在,朱权的朵颜三卫就不敢有异心。

否则就这么扔下一个藩王在关外,一旦发生点什么,朝廷连救援都来不及。

之前朱楩与朱权,两兄弟敞开了谈了一次,猜到这一次十七哥应该也不会争取什么,否则只会壮大女真族的势力。

现在还不着急,慢慢来吧。

早晚要彻底把女真族征服了。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朱棣笑着答应下来。

朱高煦则是撇撇嘴,嘟囔着:“给我和三弟就够了,至于大哥,他那么胖,就算给他什么好马,他也骑不上去啊。”

都说谁家都有有出息的孩子和没出息的孩子。

如果说朱楩朱十八被朱元璋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孩子。

那么在朱老四家里,这个朱小二,就是最像朱棣的孩子。

这小子生冷不忌,而且颇有武力,据说年纪轻轻就嚷嚷着要跟随父王上阵杀敌了。

甚至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确实是朱棣麾下一员大将,给朱棣分担了不少压力。

唯一有一点,就是这小子出身太高,狂到没边了。

而且看朱棣并未在意他的低语,朱楩心说,朱高煦的骄纵狂傲,也有朱棣的纵容吧。

而朱高煦越显得狂勃,朱高炽就越显得谦卑,甚至有些卑微。

朱高炽才是燕王世子,还是三兄弟中的大哥。

可他的两个弟弟,哪里有尊敬这个大哥的样子?

朱楩微眯双眼,为朱高炽感到不知,若是自己有这么个大宝贝儿子,宠爱还来不及,他兄弟敢跟他顶嘴?那不得从小抽到大?

你看朱楩再狂,可就算面对三哥朱棡之前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时,那不也得忍着?

他是当弟弟的,你要非得跟***,那咱俩拉开架势好好打一场。

但是跟哥哥跳着脚骂街,那就不像话了。

还是不是一家人了?

所以朱楩之前在家宴上,一直都很尊重这些兄弟们,也因此诸王都能感受到他的诚意。

不然就算朱元璋来按着诸王的脑袋臣服,大家也是口服心不服,之后还得闹。

“十八弟,你先坐,我去厨房看看,”朱棣突然起身,说了一声就往外面走去。

朱楩下意识瞄了眼门外,透过门缝,看到了一个身影一闪而过。

姚广孝?

不对,难道他真的不是姚广孝?

朱楩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此时的姚广孝根本就不叫这个名字,叫他道衍也好,或者姚天禧也罢,人家根本就不叫姚广孝好吧。

朱棣来到外面,就看到道衍在另一边招手,连忙走了过去。

“道衍师父,有什么话非要本王出来说?”朱棣一脸疑惑的问道,而且从称呼上可以看出,朱棣还是很尊重这位道衍的。

道衍小心看了眼周围,而后才低声的,语气焦急的说道:“我的王爷,那位滇王,绝不能留。”

“你说什么?”朱棣顿时大惊失色。

竟然要他除掉十八弟?

道衍不知怎么,反倒是比朱棣更加震惊的样子,还跺了跺脚,说道:“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心说,你问我呢?我还要问你呢,为何说十八弟绝不能留?

可道衍却好像失心疯了一样,在那里嘀嘀咕咕着一堆朱棣听不懂的话:“不对啊,不对。明明是五龙同朝的气运,可为何从这位滇王身上,出现了二龙同珠的国运?岂不是说,一王镇诸王?”

“有他在,还有其他诸王何事?就连吾主,也大事无望啊。”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朱棣的造反,其实不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的。

一开始在朱允炆登基以后,藩王们并没有反意。

不如说在朱允炆削藩了几位藩王时,那几位藩王宁可被废为庶人,甚至朱柏宁可***,都没想要造反。

但是朱允炆的削藩实在是太强烈了,硬生生把朱棣逼反了。

同时这位道衍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他,才彻底让朱棣决定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

所以要问此时的朱棣有没有野心想当皇帝。

那肯定是有。

可是他真没有造反的想法和打算。

道衍望向朱棣的面相,忍不住说道:“王爷,不瞒您说,道衍虽是佛家弟子,可同时也拜师修道过,也对儒家多有了解。”

这位道衍确实是个人才,乃是儒释道三家同修。

而姚广孝之所以也被称作妖僧,就是因为他身为一个僧人,不理佛法,却修道和学阴阳谋略,不但撺掇朱棣造反,还参与朝政等等。

这可不是僧人所为。

此时道衍语重心长的说道:“不瞒王爷,我曾夜观天象,看出咱大明有五龙同朝之相。”

五龙?而且同朝?

朱棣震惊了,他已经明白五龙所代表的,应该是五位帝王。

可是同朝五帝?这可能吗?

五龙同朝一般有两个说法,一个认为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以及朱高炽。

还有一个说法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以及朱瞻基。

第一个说法认为,朱瞻基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才出生的,二龙并未见面,也不在同朝。

而第二个说法认为,朱标是以太子身份去世的,是死后被朱允炆登基追封的皇位。

所以第一个说法里面没有朱瞻基,第二个说法里面没有朱标。

但是总得来说,所谓五龙同朝,也就是这六位皇帝当中的事了,却绝对和朱楩无关。

“可是今日在看到那位滇王之时,我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二龙同珠的国运。五龙同朝,风云际会。二龙同珠,天下一统。”

“王爷,此人决不能留,否则一王镇诸王,诸王都要臣服。甚至二龙同珠绝非二龙戏珠,恐怕不日他就要登基坐殿了王爷,”道衍很急,光头上布满了冷汗。

不论是以前的张三丰,还是此时的道衍,他们都在朱楩身上看出了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明的气运。

而且他们一直说的是同珠,而非戏珠。

二龙同珠,几乎等于二龙同朝,同朝为帝?这可能吗?

那可是朱元璋,而非李渊,难道他会退位?

朱棣深深的凝视着道衍,脸色阴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