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尚方宝剑在此295(1 / 2)

“陛下临朝,百官跪迎。”

“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文武百官山呼三次万岁,朱元璋来到了龙椅上坐下,抬起手,平淡的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

百官这才纷纷起身。

“启奏陛下,”突然,文官队列当中,有人站了出来,高呼道:“臣要弹劾滇王殿下。”

嗯?

满朝惊诧。

要知道,这可是大朝会,与平日里的早朝例会可不一样。

平时早朝例会,那都得是四品以上官员有资格参加。

而今天,就连殿门外,都跪着两排官员,甚至就连附近九品芝麻官的知县,都排列到要到皇宫外面去了,那也得过来。

竟然在这种重要场合,一开口就打算弹劾王爷?

不但如此,朱楩可是刚刚立下不世之功凯旋而归,还没来得及夸奖赞扬,先来个下马威吗?

朱元璋微眯了一下双眼,虽然早已预料,今天肯定有人要难为他的虎子。

可你们也太急不可耐了吧?朕,还没让你们开口呢。

不过朱元璋看了眼当出头鸟的那个人,就不禁一阵烦躁,语气也不太好的说道:“刘三吾,你有何事要告我家滇王啊?”

我家的?

陛下,您要不要偏袒的再明显一点?不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是您家的呢。

刘三吾,号坦坦翁,元末时曾避兵广西,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当时就已经名闻天下,到明军下广西时归茶陵。

后来在洪武十八年,被推荐到朝廷为官,授左赞善。

而那时,刘三吾其实已经年过花甲到了古稀之年。

现如今,恐怕已经快要八十岁了吧?

但是这老爷子看起来还老当益壮,甚至要状告朱楩?

朱楩在武将这边,冷笑连连的看着。

说起来如今徐达养病在家,既然他来上朝了,那么武将第一的位置,他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若是以前,恐怕还多少有些差着点。

但是如今,满朝文武可没有一个人再觉得他不够资格,也许就连徐达来了,也得让位咯。

毕竟以前朱楩是在云南‘小打小闹’,如今他可是在漠北草原上建功立业了,还是不世之功。

就连徐达都曾经北伐失败,甚至是惨败过。

这么一比,徐达就要被这个女婿给超过去了。

回到正事上。

刘三吾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不卑不亢的往朱元璋看去。

只有清朝讲究‘仰面视君有意刺王杀驾,死罪’,明朝还没有这个说法。

刘三吾也不管朱元璋一脸不怒自威的瞪着自己,不紧不慢的,有条不紊的说道:“启奏陛下,老臣听闻,滇王殿下于年前逾越礼制,调走了秦王府三支卫所护卫,可有此事?”

“有,”朱楩顺嘴答应下来,这没什么不敢承认的,毕竟后续那一万四千多将士们,还在从北平往这边赶来呢。

到时候也推脱不了不是吗。

“等一下,”上面的朱元璋可不乐意了,没好气的瞪了眼朱楩,然后才对刘三吾说道:“伱个老家伙,那是逾越礼制吗?你不如干脆说吾儿要造反算了。”

好家伙,差点被这糟老头子给糊弄过去。

朱楩不懂,所谓逾越礼制是指不够规格却使用超规格的东西,譬如说葬礼,你是什么人,就得使用什么级别规格,沐英是被朱元璋特赐的王侯级别的规格。

婚丧嫁娶不外如是,还有祭祖,祭天等各种情况。

但是朱楩这是私自调走别的部队,可不是一句逾越礼制就能简单糊弄过去的。

这傻小子还敢答应,这要是被坐实了罪名,怎么治罪?

哪怕他有理由又如何?

朱元璋可不能让刘三吾把朱楩给绕进去,这是个深坑啊。

这个老不死的,大大的坏啊。

刘三吾轻轻的低了下头,说道:“老臣不敢随意诋毁殿下对朝廷对陛下的拳拳之心,毕竟我们都已经知道,殿下之所以那么做,全是为了不顾自身安危,于边关宁夏重镇危难之际,赶赴边关救援,驱除鞑虏的。”

所以他不说朱楩是要造反,只是告了个逾越礼制的罪名,也算有理有据。

连朱元璋都不禁点了点头。

这就是刘三吾,一个迂腐刻板到腐朽的老家伙。

比如当初胡惟庸一案,他就曾跟朱元璋闹过。

朱元璋已经摆出胡惟庸的罪名,问他,胡惟庸该不该死。

然后老刘说胡惟庸该死,但是宰相制度不能废。

朱元璋甚至陈述了宰相制度的弊端,老刘仍然坚持己见认为,宰相制度无关好坏,全是人在作祟,好人当宰相那是朝廷之福。

可是你就不管再有坏人当宰相是天下之祸是吧?

把朱元璋给气个半死。

如今朱楩虽然是凯旋归来,可他仍然不惜顶着可能得罪朱元璋与朱楩的压力,要状告朱楩当初的逾越之罪。

功是功,过是过,这就是这个老臣的想法。

倒也单纯。

刘三吾可不管朝堂上可能已经暗流涌动,仍是自顾自的说道:“殿下之骁勇善战,从多方送来的捷报之中可以管中窥豹。殿下之功绩,老臣自然不敢轻易评价。但是敢问滇王殿下。”

刘三吾突然转头看向朱楩,问他:“您率军从宁夏镇出关,远征塞北草原,可有得到朝廷兵部的调令?可有陛下旨意?”

文官队列之中,时任兵部左侍郎的齐泰心里一动,连忙说道:“启禀陛下,当时事发突然,兵部并未得到消息,自然无调令可出。”

这是在堵死朱楩的路啊。

在还未开始讨论朱楩的不世之功之前,这是要先讨论朱楩出兵这件事的根本问题了,就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了,藩王只有戍边守国的责任,却无开疆拓土的资格。

想要对外出兵,那得得到朝廷以及皇上的命令,那才可以。

也足以看出,之前不论是四哥朱棣,还是十七哥朱权,对朱楩都有很大的恩情在的,他要偿还不少人情呢。

这一下,就连朱元璋都感到了麻烦,因为朱楩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

这帮该死的东西,这个老不死的家伙,这是打算要推翻吾儿的功劳不成?

其心可诛。

朱元璋抓着龙案的手紧了紧,下意识的瞄向了朱允炆的地方,想知道,这是否是他的主意。

朱元璋猜到了,今天早朝肯定不会太平,本来他还想幸灾乐祸,还想给朱楩一点震撼和压力,给他出点难题,乃至特意召开了大朝会。

可此时朱元璋又后悔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攻势,已经有点强了。

而且朱楩刚刚回京,恐怕他还没做好准备啊。

“刘三吾是吧,”朱楩缓缓开口,道出刘三吾的名讳。

有不少文官轻轻皱眉,觉得朱楩一个年轻人,竟然直呼其名,怎么也要尊称一声先生吧?

倒是刘三吾捋捋胡须,点头答应道:“正是老朽名讳,不成想殿下您竟然知道,真是折煞老朽了。”

朱楩嘴角微掀笑着说道:“不打紧,我不过是区区一个藩王,比不得你们大元的人上人嘛。”

“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