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我摊牌了,我不装了213(1 / 2)

此时的后宫偏殿内,只有朱元璋和朱楩父子二人。

和昨天一样,接下来不论他们对话内容谈论什么,都不会传到外面去。

也就是说,哪怕朱楩真的喊出自己要造反的口号,只要不是直接想要伤害朱元璋,朱元璋也可以当他是放屁,不会较真。

至于要动手当面格杀了朱元璋?

朱楩可还不想大逆不道,朱元璋也自信这小子不会弑父杀君。

于是朱元璋就拎着一个鞋底子看着他:“你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看我不抽你。”

朱允炆他奶奶个腿儿?那不就是马皇后吗?你是真找抽啊。

虽然朱楩不是马皇后所出,那也不是伱能随便咒骂的。

曾经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就因为一位贵妃薨逝,而朱元璋让他服齐衰杖期时,朱标却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执行,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怒,甚至抽出宝剑对准朱标。

哪怕是前任太子朱标,而且还只是一位贵妃,尚且如此。

你小子竟然敢诋毁咱的妹子?找抽啊。

再看朱楩,那也是一脸的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就差跳脚骂街了。

“父皇,我真就纳闷了,我们这些藩王到底碍谁眼了?非要削藩?”

“说什么藩王拥兵自重,可其实藩王只有三支护卫所罢了。而且按照规制,有的藩王仅有一万五千兵力。”

“父皇当初体恤儿臣年幼,去的藩地又是滇国云南,所以才写信交代我沐英大哥对我多有关照,也才只有六万兵力。”

“请问朝廷又有兵马几何?这天下兵马何止几十万上百万?若是这也担心藩王造反,我反而想要问问这新皇,他配吗?”

要是手握几十万大军,却打不过藩王几万人马,干脆换个皇帝不好吗?

“你可住嘴吧,”朱元璋眼角抽了抽,怒斥道:“怎地?允炆不配,你就配吗?治理国家岂能儿戏?又岂是领兵作战就够的?”

他已经知晓这个十八子是个骁勇的将帅之才,而且才只有十四岁,就已经不乏老将的经验和能力。

甚至朱元璋都在想着,若是这臭小子能为允炆所用,连那蓝玉都可以不用死的。

因为他相信,假以时日,只要让这小子继续成长下去,连蓝玉也只能乖乖的被他所降服。

可惜这小子太浑了,让朱楩感到头疼。

尤其是他猜到允炆上位之后可能就要削藩,所以更是反应激烈,现在就跟自己抱怨连连了,将来又会闹出多大的乱子?

这么一想,朱元璋警告朱楩:“说正事,你还没有回答咱的问题。允炆曾经问过咱,若是你们这些藩王闹起来,该如何是好。”

“在咱死之前,咱得把你们这些兄弟们处理妥当了。否则你们这些个藩王,又有几个肯真心实意辅佐新君?”

朱元璋算是看出来了,连这个老十八都对朱允炆如此不满,何况是其他藩王。

还是那句话,外面可是有四位嫡子藩王在的,若是他们造反了,将会直接威胁到国家根本,也就是皇位继承人。

他们是真的可以篡位的,还很合理?

反倒是朱楩身为老十八,他才是最不该造反的,因为他就算造反了,也是德不配位。

朱元璋也是真的很想帮助朱允炆收服这头倔驴王叔。

朱楩看着朱元璋,眼中闪过某种失望的神色。

看来就算是亲爹,也开始对亲儿子们猜忌,乃至想要清算了啊?

就为了朱允炆吗?

听朱元璋的意思,他这是真要对藩王下手了吗?

有野史传说,朱元璋在临死之前,曾经密诏朱棣入京的。

可要是按照藩王的限制,哪怕亲爹亲娘死了,那也是不能私自入京的,只能隔空祭拜。

若是朱棣真的奉旨入京了,朱元璋或朱允炆完全可以把朱棣削藩,甚至是砍了。

可朱棣多聪明啊,到了应天城下却怎么也不入城。

据说朱元璋一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还在问朱棣来了没有。

朱楩明白,此时自己若是再像昨天那样,说出那番大逆不道的话,那么朱元璋这次应该会认真处置自己了。

朱楩不知道昨天朱元璋叫自己来,到底是为了考校,还是为了试探。

但是他知道,今天才是真正的鸿门宴。

若是自己给不出朱元璋满意的答案,恐怕朱元璋不但会废掉自己的王位,还会囚禁自己,乃至还会让朱允炆继续软禁自己一生吧?

那朱文正不就是这样的下场?

“藩王,乃国之利器,”朱楩缓缓说出自己对藩王的看法。

“哦?”朱元璋却不置可否。

朱楩挑挑眉,接着说道:“藩王都是我朱家子孙,在您洪武大帝年间,没有一家异姓王。只有死了追封王爵的,没有活着就能得到异姓王殊荣的。能当王爷的,只有咱家的子孙。”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不是咱吝啬,这天下,总不可能全都封给外人吧?但是咱现在却开始后悔了,是不是对你们太好了?这王位,也太多了吧?”

朱楩却笑了:“多吗?看似王爵二十多位,可若是每省一位的话,却还不够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还真是心大,甚至想每个省封一位藩王?

疯了吗?这天下光养你们了是吧?到时候朝廷能吃得消吗?

“儿臣还是那个看法,与其让外臣拥兵自重,何不让朱家子孙拥兵自重?至少也是一家人,哪怕今后真有人造反,最后不论成功与否,那也是自家矛盾。总好过被张王李赵所取代吧?”朱楩说道。

哪怕历史成绩再差,朱楩也是知道明末出了个闯王李自成的,还有那吴三桂,不就是后期的拥兵自重的诸侯了?

若不是吴三桂统兵,而是朱家某个后人呢?

如果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这支部队留下一些人继续守卫山海关,然后大军从李自成身后掩杀出去,李自成可能会被剿灭。

问题是,当时的崇祯,真敢让吴三桂入京吗?

除了镇守山海关,也得说崇祯当时的局面无比窘迫,由于朝廷党羽派系众多,虽然他杀了魏忠贤,削弱了宦官派系。

可是却无法镇压住东林党,最后反而不知道该相信谁,也谁都不敢相信了。

这就是削藩的下场。

朱棣的削藩虽然温和,却是温水煮青蛙,等两三百年潜移默化下来,朱家藩王已经全是废人,结果还不是外臣强势的局面?

这和元末的臣强主弱有何区别?

“这个世界是有因果报应的,”朱楩看着朱元璋,郑重其事的说道:“给藩王能力,就要担心藩王造反的威胁存在。可若是削藩,又要谁来镇守边陲?担心藩王造反?就不担心那些戍边守国的边疆大吏成为隐患?”

“笑话,削藩只是削了朱家子孙,然后却把权力交给外人,就能放心了?”

“藩王能造反,诸侯也能。否则如今还应该是周家天子的天下才对。或者是那秦国?或者是汉朝?”

朱元璋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黑了,忍不住打断朱楩问道:“按照你的意思,合着天下人就必然要造反似的。怎么着?咱老朱家的天下,就稳固不下去是吗?”

朱元璋已经想抽人了,因为朱楩的话太过危言耸听了,说的好像不论是谁,都准备造反一样。

难道要把天下人都杀光了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