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群臣弹劾,滇王该削202(1 / 2)

皇宫门外,朱楩本来按着左都御史和都察院一员小吏一顿鞭打。

但是此时却被黄子澄给阻止了。

“您这样无故殴打朝廷命官,不但会让百官心寒,等到了陛下面前,下官还要参您一本,”黄子澄高呼道。

那一副义正言辞,那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让朱楩一阵阵的犯恶心。

怎么就这么贱呢?

明明自己谁都没有招惹,为什么偏偏要找自己麻烦?

想死?

朱楩很想问问黄子澄,你就不怕诛九族吗?

可万一黄子澄说有本事你诛十族又如何,自己该怎么办?

等等,诛十族的人是他不是?

(其实是方孝孺)

就在此时,皇宫的大门突然打开了,有一队太监过来通报百官,陛下已经起来了,群臣可以去门房稍作等待。

说白了就是让百官们去休息一下,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喝水的喝点水,有能耐的可以从家里带点吃喝进来。

等一切准备就绪了,也就是等朱元璋做好准备了,就该正式上早朝了。

“唉?左都御史大人,您怎么趴在地上了?地上凉,快快请起,”为首的太监赶紧上来把左都御史搀扶起来。

那左都御史哪里受过这样的折磨,起来之后还咬着牙说道:“等一下我一定要去陛下那里参一本。”

朱楩撇撇嘴,把手中玉带系上。

“参见滇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你们这些不长眼的东西,没见到殿下在这里吗?还不请安?”那太监突然转向朱楩,而且还阴阳怪气的咒骂了一番,也不知道在说给谁听。

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了一眼。

是在说他们吗?不是吧?是吗?

而那些小太监们则是在大太监的喝骂下,纷纷惶恐的跪了下来,高呼千岁。

朱楩看了眼那些百官,然后才抬手虚托的说道:“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太监们这才谢恩起身。

那左都御史和黄子澄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们猛然间才琢磨过来,朱楩可是王爷,而他们不但没有请安,反而一上来就各种指责,说是犯上作乱好像也不算过分?

那么要是到陛下那里参奏的话,他们真的占理吗?

百官们各有所思的,往宫内走去。

朱楩本来也要进去,却被那太监叫住:“滇王殿下,这边请,有一位尊客想要见您。”

“哦?”朱楩一愣。

尊客?以他的身份来说,能被称作尊客的,恐怕也就是皇家这些人了吧。

会是别的藩王吗?还是那些没就藩的亲王?

对了,他还有个胞弟,也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来着,记得是叫朱松来着?好像还被封为了韩王,也就是把当初李善长的韩国公裁撤后,新封的王号。

朱楩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跟着太监来到皇宫的另外一边,然后就看到了一个人站在那里。

肯定是一个人啊,难道还能不是个人?

朱楩暗暗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好笑。

接着他心里一动,只见此人身着明黄服,虽然也是蟒纹,也就是四爪的蟒袍,而非五爪金龙,那是只有皇上才能穿的龙袍。

但是朱楩也猜出这人的身份了。

“皇太孙朱允炆吗?”朱楩笑着道破了这位所谓尊客的身份。

原来他就是朱允炆。

“见过十八叔,”朱允炆还算客气,对着朱楩双手抱拳,行了一礼。

虽然算是客套,但是又不完全客气的那种。

因为朱允炆只是拱了拱手,连低头都欠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平辈之交。

朱楩暗暗好笑,这朱允炆真是心高气傲十足啊。

不过也是,如果不是朱雄英死了,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皇太孙就是了。

甚至估计就算到了现在,也会有人说,朱允熥才是真正的嫡子吧?

何况朱允炆还绕过了他那些皇叔,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可都是朱元璋的嫡子,却一个都没立,而是立了这个大孙子。

好皇孙?好圣孙?

“十八叔,我先前在宫门内,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觉得您虽然贵为滇王,却也不该如此癫狂才是,而是应该礼贤下士,重视百官的劝谏,”朱允炆侃侃而谈起来。

“伱在宫门内听到了?”朱楩打断朱允炆问道。

朱允炆点点头。

“那你不出来阻止?就躲在门后看笑话?你是在看本王的笑话?还是在看本王抽打那些人的笑话?”朱楩又问。

朱允炆张了张嘴,想说开不开宫门也不是自己决定的呀。

可又总觉得无力反驳,毕竟他是皇太孙,相当于之前太子朱标的位置。

如果换做是太子朱标又会怎么做呢?

肯定是打开宫门出来劝阻,以及劝说作为弟弟的朱楩,而不是事后跑这里来说这些个没意义的片汤话。

“而且怎么说我也是你的王叔,你还不是皇上呢,你就这么教训我啊?”朱楩面露一抹玩味儿的笑意。

大侄子,你是不是太着急了一点?

“没有教训,十八叔,我是,”朱允炆想要解释。

朱楩却抬起手,打断道:“得了吧,大侄子,本王要是真的去亲近那些官员,到时候反而该你头疼和猜忌了,到时候我父皇,也就是你皇爷爷也得抽我了。别闹了,我一个藩王,我去亲近文武百官?我还不想死。”

开玩笑呢?朱元璋明令禁止朝廷大员与藩王走动,你不知道吗?

何况你真不怕?说实话你怕不怕?

朱允炆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本来他是觉得朱楩刚回来一天,就在早朝前做了这么狂勃的行为,实属不当。

可经过朱楩这么一说,朱允炆就沉默了。

他才是皇太孙,已经是皇爷爷亲自册封认可的皇位继承人,他才是将来的九五之尊,他才是未来的大明皇帝。

这么一想,确实不该让朱楩去讨好文武百官呢。

想到这里,朱允炆再抬起头时,表情就温和许多了,如沐春风的说道:“十八叔许是第一次上朝吧?就让允炆带您去朝堂吧。”

朱楩暗暗笑了一声,就说大侄子你太着急了呀,你只放心了文武百官,就怎么不想想该讨好我一下呢?

连你皇爷爷如今都得猜忌你十八叔,都得担心你十八叔我踹窝子造反。

你是真心大啊。

你就不能学得更像一点?然后拉拢拉拢我?

你二叔三叔四叔,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外面有十大藩王,甚至不算我,都有九大藩王把你应天团团包围起来。

到那时你怎么办?

朱楩忽然想起沐春当初对朱允炆的点评了。

不似人君。

所以沐春才火速逃离了应天这个是非之地。

可惜朱楩想逃,却难以逃脱呢。

希望等一下上朝之后,老朱能看在昨天抽自己时,自己没跑这件事上,放自己回去吧。

就这样,朱楩怀揣着几乎不可能的幻想,跟随着朱允炆,来到了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们已经准备就绪,分文官与武将两个队列,排班站列完毕。

等朱允炆和朱楩进入大堂之后,朱允炆很自然的走到了文臣的最前列。

而朱楩则是毫不犹豫的,扭头就去了武将的队列。

武将们面面相觑,发现朱楩站着的,正是往日徐达的首位,犹豫着要不要提醒他一下。

可又一想到朱楩那些传回的捷报,乃至许多战役都是不世之功,又开始觉得他很称职了。

其中还有一些人凑近朱楩,低声询问道:“殿下,您那些功劳可都是真的?”

“怎地?不信本王?”朱楩扭头问道。

那些人吓了一跳,连忙想要解释。

却听朱楩说道:“今后若是有机会,本王必将亲自统帅你们上阵杀敌,到时候再让你们瞧瞧本王的厉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