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燕王,立之何如?155(1 / 2)

太子朱标的突然薨逝,也可以说是英年早逝,直接震动整个朝野。

朱元璋更是当场恸哭到昏死过去。

还好现场就有整个太医院的太医,这才赶紧把陛下救活过来。

可朱元璋醒了就哭,又数次哭死过去。

若不是这些太医手段高明,朱元璋又这般年纪,还真要有个好歹了。

不止是朱元璋,满朝文武都哭了,不论真心假意,或许其中有不少官员,一想到这位仁义太子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劝阻朱元璋的屠刀,就哭的更加悲伤了。

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确实深得民心,也深得百官拥护,在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后,他几乎就是小皇帝了。

朱元璋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一下子突然薨逝,连文武百官们都难以接受。

何况太子在位这么多年,朝堂上下一体同心辅佐皇帝辅佐太子,江山永固。

可若是太子薨逝,位置空悬出来,难保不会发生政治动荡。

万一让老二秦王朱樉继任太子呢?

关键是秦王朱樉暴戾无常,说是作恶多端也不为过,不为百官看好。

除了秦王,朱元璋的嫡子,也就是马皇后亲生的儿子还有老三晋王朱棡。

然而朱棡曾经奔马缚人进行车裂,朱元璋甚至差点要废掉朱棡的王爵。

这老三自然也不适合继承大统。

至于老四燕王朱棣与老五周王朱橚。

虽然燕王朱棣就在年前,曾经以藩王燕王名义,率领傅友德等大军立下战功。

可惜在那位岷王殿下的不世之功面前,直接就被比下去了。

而且前有秦王后有晋王,怎么也轮不到燕王啊。

那边太子尸骨未寒,这边满朝文武百官就已经开始考虑继位的问题了。

也不知道朱标知道这些人的心中所想,又会是什么样的感想。

朱元璋这边则是真的悲痛欲绝。

他幼年就丧父丧母,中年丧妻,如今又老年丧子。

人生悲事不外如是。

哪怕朱元璋还有一大堆儿子,可是唯有朱标是不一样的啊。

所以朱元璋那叫一个整日以泪洗脸,老泪纵横,更是为此而连日罢朝,无心再管理政事。

仿佛最爱的儿子死了,就连这江山,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似的。

这几日太医戴思恭一步都不敢离开,唯恐一个没看住,这位洪武大帝就要随着太子一并去了。

朱元璋一边哭一边问戴思恭:“你就不怕咱砍了你吗?”

戴思恭就是当天直言不讳说出朱标已经病入膏肓的人,也是他断言无医可治了。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戴思恭只是默默叹了口气,说道:“陛下,龙体要紧,而且太子的丧礼还要您来主持,何况天下不能一日无君啊。就算您要砍了臣,臣也要说。”

朱元璋被气笑了:“你不怕我砍了伱的儿子?”

“若是能为太子殉葬,老臣心甘情愿,即使全家殉葬也甘之若饴,”戴思恭没有一丝胆怯。

朱元璋深深的看着戴思恭,眼中闪动着考究和杀机。

可片刻后,朱元璋又恸哭不止起来:“标儿,我的标儿啊。”

戴思恭也闻之落泪,却还是尽忠尽职的,给朱元璋检查号脉,不敢让他有一丁点毛病。

朱元璋就这样连日悲痛着,却还不得不坚持亲自主持朱标的丧礼。

尤其是在见到朱标的家人时,更是泪流满面。

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可惜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早逝,如今由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氏为继妃。

朱标的嫡长子为朱雄英,也就是常妃的儿子,生于洪武七年,死于洪武十五年,因为只有八岁所以没有得到册封。

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只有两个是常妃所出,还有一个是三子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现在只有十四岁(比主角朱楩还大一岁)。

倒是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其实是继妃吕氏所出,生于洪武十年。

其实按道理来说,既然朱允熥还在,那么朱允熥才是嫡子,朱允炆算不上嫡子。

当然现在就考虑不上这些了。

朱标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允熞,一个是朱允熙,不过他们都太小了,尤其是朱允熙,去年才出生,现在才一岁,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看着这一群孤儿寡母,朱元璋更加伤感。

不过朱元璋忽然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满朝文武百官之中,唯独少了一个人,那就是蓝玉。

说到蓝玉,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等于是朱标的老婆的舅舅,和朱标也是有点亲属关系的。

如今太子朱标薨逝的消息已经传出,那蓝玉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来奔丧?

朱元璋的眼中闪动着某种异样光彩。

凉国公,你是真的要凉啊。

与此同时,太子朱标薨逝的消息,开始传开。

霎时间,整个大明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

太子朱标的仁义名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还不止一次代替朱元璋巡视地方。

他如今一死,连老百姓们都悲呼痛失一位任君。

尤其是当消息传达到云南时,虽然大多土司们不以为意,土人们也浑不在意,可是明军们却都自发的穿上白衣,以全军缟素为太子送行。

昆明城内,西平侯府之中,沐英在得知消息时,更是恸哭到伤心过度而一度病倒。

沐英与朱家的关系实属难得,当初得知马皇后病逝时,就曾三日不进食,还悲伤过度到咳血,几近昏厥。

如今他简直像是要追随朱标一起去了的架势。

大理城,朱楩虽然早有先见之明,早已预见了朱标之死,可是他发誓,他真不知道大哥会在什么时候死去。

朱楩知道朱标是英年早逝,可他不知道朱标是什么原因而死,又是哪年哪月死的。

所以朱楩就算有系统傍身,他也什么都做不了。

不知道死因,就没办法给药。

不知道死期,更无法避免。

若是他敢胡说八道,哪怕去信给朱标,说大哥你小心点,别死了。

信不信朱元璋反而怀疑是他咒死朱标的?

所以朱楩什么都不敢做也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等着这一日的到来。

而且虽然朱楩早就做好准备,只要朱标一死,再等老爷子朱元璋百年之后,他就要准备造反了。

可真到了这一天,朱楩还是深深叹了口气:“大哥,一路走好。”

回想起那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身影,朱楩也不禁热泪盈眶。

生在帝王家,连亲母胞弟都不曾送他就藩,是这位大哥送他的。

这是难能可贵的亲情,虽然两人不是同母,可他们毕竟是同父,体内流淌着许多相似的血液与基因。

朱楩曾经暗暗发誓,既然自己的到来,能让徐达直到如今还没死去,要是大哥朱标不死,自己愿意只当一位戍边守国的藩王,辅佐大哥。

可惜,他还是死了。

“传我命令,”朱楩突然发号施令:“通知李叔然,太子薨逝,全城缟素三天。”

“是,”王福一边抹了把眼泪,一边转身离去。

朱标本该是大明的守成之君,更是仁治之君,有他在,就没有仁宗什么事了。

这个‘仁’字,他当仁不让。

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无用。

太子朱标的死太过突然,尤其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乃至朱元璋本来有很多安排和举措都是要为朱标准备的,此时也都没有意义了。

像是朱元璋还曾一度起过要迁都的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