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我的钱,原来都是我的钱?146(1 / 2)

“写好了。”

费劲巴拉的,朱楩终于完成了一项壮举。

只见那是一篇厚厚的奏章,里面写下了朱楩这一个月以来,从定边之战爆发之初,到大决战之后,乃至追击讨伐了刀干猛,直到回归大理的所有经过。

而李叔然也终于骇然的发现了一件事。

“殿下,您把胡渊指挥使一家满门抄斩了?还把永昌府的府制给恢复了?”李叔然声音干涩的问道。

“怎么?有何不妥吗?”朱楩满不在乎的问道。

李叔然长叹一声:“就算殿下身为陛下亲子,可您毕竟是藩王啊,您可不是留在陛下身边,用一句顽劣就能打发。这份奏章一旦送到朝堂之上,那些大臣铁定会弹劾您的。”

那就不是朱元璋自己家事的问题,而是朝廷大事了。

你一个藩王却伸手过界,都管起朝廷政治问题了?

好家伙,你是真不把皇帝和太子放在眼里啊?

而且凭着朱楩这次的天大功劳,朝堂上下又有多少人会眼红?

甚至是朱楩那些同样已经就藩的哥哥们,其他藩王又会怎么想?

你老十八凭什么在云南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要知道,哪怕是老四朱棣,也只是今年跟着傅友德大军出去混了一圈军功,甚至都要被吹上天了。

可是跟朱楩相比,朱老四那就完全不算什么了。

前者是皓月之辉,后者就是萤虫之光。

这时候伱不想韬光养晦了?怎么就不低调呢?

朱楩翻了个白眼:“不就是一个胡渊和一个永昌府吗?本王写了一堆关于改土归流和对土司制度的建议,你们一个字都没看是吧?”

原来朱楩不光是对朱元璋诉苦了,在奏章的最后,朱楩还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楩也知道,想要彻底对云南进行改革,以及永远裁撤掉土司制度,是少不了朝廷和朱元璋的支持的。

否则他这边一边改革,朱元璋一边立一堆大小土司,那就很尴尬了。

你说他是把那些土司接着宰了呢,还是把自己的话当个屁放了?

那可不行。

于是朱楩告诫朱元璋,这次定边之战和云南之乱,追根到底就是土司制度的错。

所以朱楩要趁此机会把那些土司官被宰了的部落进行改土归流,以及由朝廷指派官员,咱们不要土司官了,让那些少数民族慢慢同化成汉族文化,虽然不是汉家血脉,可是书同文,就难分彼此了。

朱楩也没有遮掩关于永昌府的事,包括盈江和对俄陶的安排,还有大包大揽给盈江与腾冲免去了五年税收等等问题。

朱楩都一五一十的进行了交代。

那腾冲刀龚氏虽然没有监察到刀干猛的行动,但是之后却进行了将功补过,而且死伤无数,并且腾冲也有上万土人踊跃响应征兵,不予以回报会让人心寒的。

盈江壮丁几乎全都死光了,只有一堆老弱妇孺,不免去税务,这是逼他们去死啊。

朱楩也都是有着自己的考究的。

不论是盈江还是腾冲,又或者是对金齿卫也就是永昌府的安排和诛杀胡渊一家老小,他真的没考虑过可能面对的后果吗?

他考虑过了,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

开玩笑,不杀胡渊一家,不恢复永昌府的府制,怎么推行改土归流?

这是大势所趋,云南必须全面进行改革,朱楩要把全云南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云南数百万土人,将是他最大的兵力起源地。

而且就算不考虑对中原发兵造反,朱楩还打算征讨东南亚各国呢。

若是太子大哥没死,历史走向出现了偏差,朱楩还真就不造反了。

那个大哥他信得过,很有好感。

中原有大哥坐镇,朱楩干脆自己就往东南亚打过去了,到时候,一个印度的地盘就比中原不差什么了,更别提暹罗等诸国。

而且云南交接东察合台汗国,也就是新疆。

现在因为明朝的主要目标还是在漠北的元庭残党,所以对新疆西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称臣上供,就先不管他们。

可朱楩却有野心啊。

别着急,慢慢来,先把云南发展起来,再把人心问题搞好,等基本盘稳了,朱楩可就要大干特干了。

“要不是方向不对,我都想打到西伯利亚去看看北极熊了,甚至有没有可能从白令海走北极圈直入美洲大陆?那边可是富饶土地啊,那不比中原一亩三分地肥沃广阔?”朱楩想想就兴奋。

所以朱楩现在已经顾不上僭越不僭越的问题,哪怕冒着触怒朱元璋的风险,他也必须要推行改土归流的改革。

韬光养晦?那是以前,现在也该稍微高调一点了。

同时朱楩也在奏章里为全军请功了一番,甚至连沐英都被他大加赞赏,更不用说沐春与沐晟兄弟,以及所有参加了这一战的人。

可里面唯独没有朱楩自己,他除了一开始习惯性的跟朱元璋哭穷卖惨以外,竟完全没有提到自己大杀四方的风采,更是对于大菠萝这件事一个字也没提。

开玩笑,那东西没法解释的好吧。

李叔然大为震撼,朱楩真的是好大喜功的人吗?他夸大敌人数量提高战绩,或许是想给麾下争取更多的封赏吧?

毕竟朱楩自己已经是藩王了,他还需要封赏吗?还能给他封赏什么?封他当皇帝不成?

这么一想,朱楩的形象立即就变得高大了起来。

而且李叔然发现,朱楩虽然字迹难看,可是内容却很老成,完全不像是一个孩童,就连许多官员都写不出更好的效果了。

只是这个字再搭配这个内容,就让人实在是有够糟心了。

“要不,老臣重新为您抄写一份?”李叔然犹豫着,虽然他的字也很一般,至少没这么不堪入目啊。

朱楩没好气的说道:“欺上瞒下啊?欺君之罪你不怕我还怕呢。就这么送上去吧,反正我就是这个字,爱看不看。”

仗着是朱元璋的儿子,老爹又不可能诛自己九族,朱楩渐渐变得满不在乎起来,全然不似当初连抬头看一眼洪武大帝都不敢的小可怜模样。

“好吧,毕竟陛下认识殿下的字迹,如果由老臣代写确实不好,”李叔然只好放弃。

“既然奏章的事已经安排妥当,那本王也就回去了,”朱楩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准备开溜。

“等一下殿下,您说要犒赏全军,但是该出多少钱呢?”李叔然连忙拉住朱楩,心中有些不祥预感。

“当然是把今年准备上缴的税钱都拿出来啊,开玩笑,十多万大军呢,一人发一两银子都得十万两,别那么小气嘛,”朱楩满不在乎的说道。

李叔然两眼一黑差点没昏死过去。

好家伙,你倒是大方,一开口就是十万两银子。

这该怎么跟朝廷交代啊?

“又不是你的钱,别往心里去,”朱楩安慰道。

李叔然却笑不出来,殿下,您觉得您很幽默?可万一陛下找我要钱,就是把老臣切碎了卖了,那也凑不出来啊。

而且谁不知道洪武大帝的赫赫威名,到时候别说我被扒皮充草了,就是九族都得被扒皮充草啊。

“放心,一切都由我担着,我不是在奏章里写清楚了吗,”朱楩翻着白眼。

这倒是真的,主要是这笔钱太多了,李叔然一下子有些难以接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