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回家(二)(1 / 2)

一路沿着马路往前走,两边是熟悉的小楼房,凹凸不平的马路上积了许多水坑,不远处的墙上用石灰写着这个时代的口号: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时侯附近已经有了许多的店铺,卖小吃的、倒卖影碟的、冲洗照片的,大多都是只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在纸壳上写了店名和价格。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这条街道仍会保持原样,这是他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直至2010年政府开始大力政治城市样貌,江城才从旧时代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渐渐成为附近城镇的中心。

但不管怎么说,外面翻天覆地的时代浪潮仍未到达这里,如今的江城,就像这条老旧的街道一样,如同一个等待重生的迟暮老人。

已经到了吃完饭的时间,走在马路边能闻见各种香味,这家今晚的菜里有腊肉,那家正在杀鸡……

再往前走,就是他家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上他家,他和老妈是一年前才在这里租了房子,老家在秦家村,老妈为了陪着他上学,索性也在这边找了房子。

这时候的“租房子”不叫租,更多的人喜欢叫做“洗房子”,从小到大他上学都是老妈跟着,初一初二那会儿是在镇里的街上洗了房子,初三转校来到县里老妈也跟过来了。

就是不放心他,担心他上学没了父母的约束会跟着别人混坏,秦禾在此后的很多年时间里,都在想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腼腆自卑是不是都是因为这引起的。

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过。

他青少年时期最羡慕的事情就是那些能住校的孩子,晚上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年头的孩子调皮得很,即便是宿管也那他们没办法。

不过他自然也没有责怪父母的意思,要不是他们这么重视自己的学习,恐怕以自己心猿意马的性格早就沉不下心来学习了,只有年龄大了,才能真正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印象中的许多儿时玩伴,就是上了初中没有父母的约束,成绩一落千丈,所以这一点他还是心知肚明的。

在这个年代,父母对于子女的学习大多都是放养的状态,孩子若是学习好还行,若是学习不好便当成义务一般送到初中毕业,家里条件好一些的会送到技校学一门技术,条件不好的自然跟着一块出去进厂打工。

家门口坐着几个正在闲聊的身影,一个女人穿着浅红的短衫,一边摘着手里的蔬菜,一边和旁边的人闲聊。

女人叫周婉容,正是秦禾的妈妈,有着一头自然卷的长发,脸颊圆润,和这年头的大多数中年妇女一样身上充满干劲。

“妈!”秦禾停下脚步,笑着喊了一声。

这时候另一旁怀里抱着小孩的年轻女人看见秦禾,笑着开口:

“阿禾,通知书拿到没?”

秦禾眨了眨眼睛,这才想起对方的身份。

“是秀秀姐啊,想不到您年轻时候这么漂亮。”

这是住在隔壁的邻居,名叫杨秀秀,家里开了个小卖部,老公外出打工了,经常喜欢带着女儿坐在门口和他老妈聊天。

“哈?”杨秀秀愣了愣。

秦禾没管对方的反应,走过去捏了捏对方怀中小孩的脸颊。

“禾哥哥。”小女孩甜甜叫了一声。

“这是小青吧?真聪明,隔了这么久还认识我。”

小女孩笑着抓住他的手,秦禾顺势便把她抱了起来。

“让你妈给你多买点好吃的,以后你可是二中第一个考上清华的!”

杨秀秀听见秦禾这番古怪的话,以为只是少年嘴甜,所以笑了起来,对秦禾怀中的小女孩说道:

“听见你禾哥哥说的话没?好好读书,以后考个清华!”

一番话惹得几人哈哈大笑,小青趴在秦禾怀里,也信誓旦旦地挥了挥手:“小青以后考清华!”

周婉容抬头看向秦禾,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此时的秦禾有些和往常不太一样,似乎更加开朗了一些,往日里是绝不会这么和亲戚说话的。

“早上就出去拿通知书,怎么现在才回来?”

秦禾耸了耸肩,随意说道:“路上遇见几个同学,被他们拉着一块玩了会儿。”

“中午饭吃了没?”周婉容又问道。

秦禾点了头,“吃过了。”

他的午饭可是在医院吃的。

“是一中吧?”

“那必须的啊,你儿子成绩这么好,考个一中还不是简简单单。”秦禾挑了挑眉,颇为自豪地说道。

“哟!今天心情这么好?”周婉容瞅了他一眼。

秦禾放下怀中的小青,坐在老妈旁边的凳子上,笑嘻嘻地说道:

“这不是看我老妈年轻时候这么漂亮,儿子又考上了一中,今晚不得加个餐庆祝一下?”

“去去去!什么时候学会油嘴滑舌的,赶紧进屋把伞放好,一会儿就吃饭了。”

周婉容笑着推了推他,秦禾站起身,拿着伞进了屋。

“你妈买了条鱼呢,就等你回来。”杨秀秀娇笑的声音从屋外传来,秦禾听见后嘴角微微一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