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鹿鸣宴客39(1 / 2)

圣书学府,礼圣殿。

“《鹿鸣榜》已经在礼圣门贴出来了,不知此次录取了那些储生!”

大家纷纷上前,不管是否参与了那场翰林院试没有。都抱着有些好奇的心思。

零幻上前一看,见自己排名第三,有些意料之中。毕竟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展现天赋异禀,好吧——他其实还是蛮认真的。

他一览无遗,朝着自己名次看了前两位。一位叫沐青娍想来是个女子名讳,但这第一名上官紫宸,犹如空降神兵一般,是何许人也。

想到此处,零幻又找了找友人的人名字,发现空辰并不在列。他想着,当初是自己闲着无聊,所以填报的时候,拖着空辰凑热闹,然后两人都报考了。可而今为何,只有自己名字,未见空辰兄。零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寻了一遍,还是没有看到空辰的名字。零幻一个机灵;莫非这个空辰兄,与自己一样用的是虚名。毕竟府试是要查祖上三代户籍,名字不能用虚的,必须是真名。这样一想,零幻忽然觉得一切倒是有趣,毕竟这个空辰兄,看着也是一身贵气,这一走都半月有余,也不知他如今如何。

梦夕经过之时,专门还看了看前三名,果真如她所料,青娍包揽在前三,只是有点可惜,以青娍的实力可以稳拿第一的吧!

藏书阁。

青娍拿着《开宗》反复查阅,其中十分疑惑这“圣天”竟然归列仙班,又为何破凡人界,创出这“圣书学府”悟道,而今自己身为一介凡人,在此精通学术求道,为的是救济天下,还是回归本源呢?

“三清道”为“混沌之道”。有三元;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指的是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之后,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天地才定型,这个阶段称为“混元”。天地有了生命开始的阶段,称“太初”。

道修身、修炼其内力,这难道不就是凡人修仙吗?青娍正好看到书上记录的这些,虽然有所疑惑,不过,却并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将书合上,有所思考。

“青娍、原来你在这儿,我正四处寻你!先道句贺喜!”藢娥还没走近青娍,就先行了礼。青娍一时纳闷,“何来之喜?”

藢娥掩面而笑,半歇才道:“我就知道,你定是不在意,好端端的在这里看书,竟然不知今日是鹿鸣榜揭首。好在你险些没有落榜,不然我可有得心伤了。”

青娍蹙眉,心中似有焦灼。藢娥一看,那不、可就是慌了。她又笑道:“哎、早知你如此在意,我就不逗你了。以你的能力虽然稳拿第一,当然在我心中你是第一,不过此次位居榜二,也算情理之中。今夜设有鹿鸣宴,你可不要缺席哦!”

青娍点了点头,算是应了。如今真成了翰林学士,她倒是十分欢喜。

藢娥又提示道:“青娍若是想引人注目,倒是可以穿女装!”此话一出,藢娥就后悔了,她不该这么调戏青娍的,毕竟青娍遵守礼法,且从不越矩。

青娍低头,接着看书,不做理会。好似根本没听见一般,不过院试入榜,这样的好消息,理应第一时间告诉祖母。她心中一喜,想着许久未回沐府了,过几日正好回去一趟。

戌时、鹿鸣宴。

满堂皆座有三百余人,因院试录取三百人,其中只有前九名能入翰林内阁学习。所以榜上有名之人,都在此聚集,此地也成为集贤殿,设有前三甲的鹿鸣台,只可惜第一名解元不在。

正一片哗然,击鼓声便响起。随之而起的便是,便是诗歌合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鹿鸣宴唱的诗歌,鹿有信而应礼之说,简称祥瑞。入翰林院的儒生,日后动辄就是担任九国重任的大臣,是能给君王和子民带来祥瑞之人。所以,此处给予这样的礼待和寄予厚望。

席间,帝皓似乎注意到了青娍。帝皓不知为何,总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好似在哪里见过,但放眼瞧着,又觉得记忆中没有相似的脸。不过因青娍所在之位,在鹿台上,众人第一眼,总是被她吸引。就连零幻都觉得,自己在一旁是在衬托。

此时,北方上空突然袭来一道极光,那光斑驳着七彩琉璃。一时间划过长空,留下的痕迹,又似星光点点坠落,不一会黑夜像是与黎明一般交错,令人分不清眼见景象。

青娍没忍住用手去接,漫天飞舞的荧光,却发现荧光嵌入手心,变成了水滴。青娍一时警觉,看向上空,水系——这难道又是哪位神仙落入凡尘历练。青娍自承认这个身份,似乎再也没想过回到神界。而今看神界异样,竟然还是担忧,不知神界,一切可还安好。

在座虽然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奇观,但少有人发出惊叹之色。毕竟他们寒窗苦读,而今受到这样的以礼相待,是一种学术上的认可,许多儒生在此,都有了出仕的打算。因而看到这种奇观,只觉是一种祥瑞罢了。

而独独看清真相的帝皓和翰之面面相窥,知道是神族临世,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天神。

翰之传音道:“哥,看来是时候回龙族一趟了。”帝皓回应道:“正有此意,今夜就出发。”

北齐国,帝城(皇城)。

戌时、北齐国子民聚集在帝城外,望着北齐国上空出现的琉璃之光,不知谁带头跪了下来,像是对神明祈福一般双手合十,而后一连着整个城中的子民都跪了下来。

此前,有天命师预言道:“九州战役将起,北齐天降祥兆,帝凰现世拯救天下苍生。”

寒烈之光的刀影,像一面镜子从长空中击落。长驱直入插在了帝城门上,那一把长枪身上还带着红色电击,发出嗤嗤声音。

帝姬宫,那个孩子出生了,发出咯咯笑声。一时间北齐帝不知是喜是悲,只是从宫殿外看去,那远处令人夺目的长枪。

当宫中消息传开,百姓得知,瑶姬娘娘今夜戌时喜得贵子,纷纷拥立这个刚出生的稚子为北齐第一太子,以保北齐永乐安和。

北齐帝虽然觉得一切虚妄,可又奈何不得此谣言,而今已经成为了北齐传说。不得不即日下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戊午年癸亥,北齐天降祥瑞,温氏瑶姬之子育德天命,宜共承天地宗庙,兹册其子为北齐太子,钦此。

百姓纷纷叫好,那一夜犹如过年一般热闹。这个刚出生的太子,成为了北齐上下的信仰。

南璃国,凰城。

沐云若连续几日都没有合眼,自先帝驾崩,她的守孝期三年已然是满,还记得那一处深陷的桃花宫,恐怕是先帝留给她最好的礼物了吧。若非先帝赏识,她又怎会在此落地生根,只是她身为圣女,亦是不能以姬妾身份相伴龙颜左右,想来是此生遗憾,却又觉得如此甚好。

云若想起那日从陵园带回来的石头,抬手便取下头金钗,那是她头上唯一的装饰。

她以簪为刻写,用石头为铭记,写道:

凡间种种皆遗忘,唯有一石需记取。

彼之所愿,仅有一石,观之于此,携刻来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