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回忆以前去李时阳家做客——坐车去李时阳家(2 / 2)

张婷婷:“都好。”

李时阳:“爸,我不是跟你说不用来接我们吗?”

李时阳爸:“闲着也是闲着,你妈忙着做饭,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在这等等你们。”

李时阳:“爸,你是骑电动车来的吗?”

李时阳爸:“嗯,里面不让进,我停在外面。等下出去外面给你们两个拦个出租车坐回去,我骑电动车一会就回去了。”

李时阳:“嗯,行。”

说着三个人出了汽车站,在门口拦了辆出租车。

李时阳爸:“你那箱子拿上去费事吗?不行就放我电动车上。”

李时阳:“不费事,婷婷坐前面,我坐后面,箱子放旁边就行了。”

在路上,李时阳跟张婷婷说:“这边是南头,我家在北头郊区。”

车开到北头县郊右边的一个小土路旁,李时阳让司机停了车。

小土路大概一米宽,早已被人来车往(当然车主要是自行车和电动车)压得紧实光亮,跟瓷砖相比就差过一炉火,路面两边有一些散土面子,但中间白得发光。

小土路朝着东南方向,往前慢慢就变成朝北了,往北就到村里去了。这条小土路是村里的公用路。

小土路靠近公路这端的右侧是李时阳家的田地,呈一个长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交点就是公路跟小土路的交点。李时阳家田地并不挨着公路,挨着公路的田地是村里其他家的,这块地比公路高出70米,也同样比李时阳家地高出70米。这块高地同样高度的地挨着公路往南还有好长一段,一直到村里的中心大路。这么大片的地当然不可能是一家所有,有分给村里好几户人家。并且越往南高地越宽,也像个长三角形,李时阳家这头的高地窄,这头最宽也就20米,南边那头最宽可能有几百米。

李时阳一直觉得这样这块高地真是绝妙,像天然屏障一样为李时阳家挡住外面公路上嘈杂和路人的眼睛。让李时阳家这边像一个隐秘的类似桃花源的所在。

小土路的左侧,临着公路这端有一堵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外面紧挨公路也是很长一条2米高的土墙,这是下一个村的一户人家的,李时阳家是他们村的村尾或村头。

这户外村人家的围墙也是个长三角形,只是小土路这边的角不是相交的交点,而是一堵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除了外面挨着公路长长的土墙外,1米多长2米高的土墙右侧也是一条长长的土墙,三角形的那一头没有土墙而是盖了一排砖瓦房,房子在左边,大门在右边,房子与大门之间用红砖墙连接。房子前面有一片院子,院子前面是一片菜地,菜地到小土路之间的地全种的是各种果树。

外村人家靠里面那条长长的土墙后边是一条深沟,大概有40米深,靠2米土围墙那边的坡度比较大,比较陡,靠李时阳家这边坡度小一些,以沟底中间为界限,两家一人一半,两边都种了一些非果树的树,李时阳也不太清楚都是什么树。李时阳家在小土路左侧沟边上夯了半米高的土墙,以防路人不小心掉沟里。

沿着小土路走30米左右,右边是一个20米左右宽,30米左右长的麦场。麦场就是每年麦子全部割回来后,选一个大晴天把很多麦秆散开放在麦场上,用农用车拉着石磨在麦场上不停地转圈碾压,把麦粒从麦穗上脱下来。

麦场也和土路一样压得很瓷实,又白又光。

麦场左边有一条10米小土路,沿着小土路就到李时阳家了。

李时阳家这条小土路的左边(靠西北边)是一块自留地,长条形,长有100米左右,靠麦场这边窄一些大概有10米宽,逐渐变宽,另一头有40多米宽。这块自留地除了右边小土路这边(东南边),其他边缘下面都是深沟,只要靠近村里公共小土路那段比较陡一点,其他比较平缓,种了非果树的树。

麦场东边是深10米左右的直崖,下面是一块地,有猪圈鸡舍。还会种了一些矮松树,花椒树,果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