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人才61(1 / 2)

朱由检现在对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辽东的贪腐只是表象,造成的后果就是武备的整体落后,从将到兵无人敢战,这些都是有着深刻根源的,所以无论熊廷弼、孙承宗还是袁崇焕,能守住辽东是真的不容易,朝中的大佬们根本看不到辽东基层的具体情况,或者说看到了也当没看到,这也直接导致了辽东防御越防越弱,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结局。

朱由检盯着曹文诏问道:“卿跟朕说句实话,我大明能灭掉建奴吗?”

曹文诏沉思半晌才道:“陛下,臣不敢欺瞒陛下,若是想打败建奴并不难,只要训练精兵,根据建奴的特点改变战法,纵使一战不胜,两战三战下来,建奴也是伤筋动骨,早晚衰落,但若想彻底剿灭建奴却是极难,辽东说是百族并立可能是有些多了,但是几十族还是有的,各族之间矛盾重重,即使汉民之间也是如此,辽东百姓因为高淮横征暴敛,不信任官府,所以建奴与朝廷的争斗大多数人只是冷眼旁观,说句大不敬的话,若不是努尔哈赤杀戮太重,只怕不少汉民都会去投效。”

说到这里,曹化淳拿眼睛瞟了一下曹文诏,曹文诏会意,也知道自己说多了。

朱由检却说:“卿不必顾虑,朕不喜欢听恭维话,就想听真话、实话。但凡有什么问题,咱们君臣之间都可以摆出来,朕要知道辽东实情,而不是文臣们整天粉饰的天下太平。”

想了想朱由检又问道:“曹卿是参与过宁远之战的,卿跟朕说实话,宁远是不是像军报所说,打了天大的胜仗。”

朱由检这是把辽东的战报也怀疑起来了,曹文诏却说:“启禀陛下,辽东确实打了大胜仗,臣防守的是锦州,远没有宁远打得激烈,臣在军中,这场仗是没作假的,袁巡抚在辽东招募辽人,发放田地,还免了战兵的税,皇太极打过来,是夺大家的地,大家为了保护土地必然死战,我大明并非弱于建奴,袁巡抚以十万打六万,将士又有死战之心,若是打输了反倒奇怪了。”

朱由检明白,宁远之所以能打个大胜仗,根本不是将士们有保家卫国之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私产拼了命而已,这样看建奴也不是不可战胜。看来自己的考虑没错,辽东问题不是军事问题,完全是政治问题。即使没有努尔哈赤,辽东被高淮搞得也会是烽烟四起的结局,就像农民军,解决不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剿匪肯定最后越剿越多,最后朝廷无力剿匪了,李自成就挥军杀进了北京。

朱由检又问道:“朕给你两万人的编制,你这兵打算怎么练?”

曹文诏一听到练兵立刻又来了精神:“启禀陛下,腾骧左、右卫与武骧左、右卫每卫编制五千二百人,臣是这么考虑的,腾骧左卫臣打算练成骑军,兵源就以大同宣府招来的善骑之人充任。腾骧右卫臣打算练成车兵,建立车营、刀盾营和弓弩营,武骧左卫臣要拿来练重步兵,将来重甲冲阵之用,至于武骧右卫臣听说陛下要练火器营,就专攻火器,装备铳、炮。”

朱由检问道:“朕问卿一句,卿最擅长什么?”

曹文诏回道:“回陛下,臣最擅长练步兵,臣在辽东的军队就是步兵。”

朱由检又问道:“卿对火器部队又了解多少?”

这下子曹文诏尴尬了,“禀陛下,其实臣对火器一知半解,锦州和宁远有炮,臣也见过火炮发威,可战法、指挥,臣确实不精通。”

“火器使用,以浙兵最为精锐,戚继光当年练浙兵,练得就是火器部队,浑河之战前,戚金用了半年时间又练出一支浙兵,能挡住数倍于己的建奴,虽然战殁,但是虽败犹荣,朕也不懂浙兵的练兵之法,但戚继光留下《绩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却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火器战法,你要好好研读,另外要在军中发掘人才,你一个人再厉害,也带不出这么多兵,临阵指挥,还是需要英勇机智的将校。”朱由检满怀深切地向曹文诏说道。

曹文诏回道:“正要禀报陛下,臣在军旅之中发现了几个人才,臣想把他们调配到军中担任卫指挥官。”

“哦,”朱由检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一个就是臣的内侄曹变蛟,俗话说举贤不避亲,臣的内侄武艺超群,骑术在辽东军中也是出类拔萃,臣想让他领腾骧左卫,掌骑兵。”曹文诏看了看朱由检的脸色,毕竟在皇帝面前推荐自己侄子还是有些忐忑的。

朱由检却不在乎,“朕在宫中也曾听说曹变蛟胆略过人,勇冠三军,用他做骑兵首领,合朕心意,你继续说。”

曹文诏立刻放下心,“第二个是锦州人,赵率教将军麾下把总,名叫周遇吉,此人勇略过人,胆大心细,当时在锦州城头守住最险要的西城,每战必先,数次打退建奴进攻,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臣想把他调来执掌武骧左卫,练重步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