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武勋50(2 / 2)

张之极疑惑地问道:“陛下的诏书不是说,以后监军要听督抚军令吗?”

张惟贤摇摇头:“那是说给文官听的,文官不知兵,还非要带兵打仗,把咱们武勋的活儿都抢了,关键是还干不好,一个辽东,打了十多年,越打越乱,整个辽东这么多年,也就熊廷弼和袁可立算是知点兵,其他人那都是一群废物,文弱书生以为读两部兵书就是岳武穆再世了,天真,就算是熊廷弼和袁可立,也就是矬子里拔大个,他们能和武将比吗?天天想着以文御武,武勋都被压制得抬不起头,皇帝应该是看到这点,准备启用武勋了。”

“当真”,张之极一听也兴奋起来,京城的武勋没事儿干,只能关起门花天酒地,这日子逍遥是逍遥,但快乐却未必,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武勋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群体,奈何形势比人强,即使是万历朝打完三大征,武勋也没翻起浪花。真正的武勋谁不想独自掌管一军。

“只怕还不只于此”,张惟贤面露冷色。

“父亲且说。”张之极对父亲是极为崇拜。

“为父估计,早晚有一天,皇帝会用武勋制衡文官的。”

“那岂不是好?”张之极疑惑。

“好什么,皇帝是不会让武人真正掌权的,难道皇帝就不怕陈桥兵变?他用武人是为了平衡朝局,他刚刚收拾了阉党,现在不能重用宦官,这是一种打压,文臣又抱团欺负皇帝年幼,你说皇帝不用武勋,用谁,他会重用武勋,但一定也会防着一手的,咱们这个小皇帝啊,真是不简单。”

随着张惟贤的讲述,张之极愕然,“可陛下也才十七岁。”

“莫要以为他小就轻视他,你看他登基以来,那件事不是处置得当,手段圆润无比。兄终弟及,猝然发难收拾魏忠贤,这运气也是逆天,搞不好我大明会出个中兴之主也未可知啊。”张惟贤不由感叹,他没有篡权的心思,也没有篡权的能力,要是出个中兴之主对英国公世系来说未必不是好事儿。

张之极想着想居然兴奋起来,“父亲,咱们需要怎么做?”

“什么都不做,等。”

“等?可这是大好机会啊。”

张惟贤说道:“正因为是大好机会,咱们张家才要等,儿子,你要记住,咱们英国公府是勋贵之首,绝对不能先跳出来,否则咱们就是众矢之的,白白替别人挡箭,懂吗?皇帝用咱们英国公府的时候自然会叫上咱们,所以不用着急。”

类似的场景不停地在各个勋贵家族上演,只不过大多数都没有张惟贤看得透彻,不过从朱国弼开始,皇帝准备任用勋戚,倒是一个信号,传遍了大明。

与张之极的从容不同,黄立极现在如热锅上的蚂蚁,皇帝给武勋开了个口子,这种事儿文官集团必须挡下来,这是涉及整个文官集团的命脉,对文官来讲,这要比太监掌权严重多了,太监无非是皇帝家奴而已,奴再大也不可能欺主,朱由检反手解决魏忠贤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可勋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可是一个完整的阶级,有跟文官集团分庭抗礼的能力,而且完全有可能压倒文官集团的,文官追求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者文官治理天下,皇帝做好吉祥物。

说句不好听的,皇帝想造反了不成。

所以请愿、批判的折子雪片般地投进内阁,文渊阁里党争都被压下去了,现在最主要是让皇帝收回成命,以武勋代替太监当监军的事情坚决不能退让。

甚至为此朝中的文臣已经有半数做好了辞官的准备。他们也就是上个折子,提示一下皇帝,甚至皇帝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黄立极却不行,他现在还是首辅,所有人都指向他,调剂阴阳,匡扶宇内,这是首辅的职责,他若是还敢在文渊阁里悠闲地喝茶无所作为,天下士子绝对能用口水把他淹死,可本来去职都几乎已经成定局了,他再去触皇帝霉头,跟找死有什么两样,能坐在首辅任上的,哪个想轻易致仕,他这搞不好都不是致仕的问题,可能会被罢黜的。文人还是要点脸面的,至少黄立极觉得自己是要脸面的,不想被罢相。

施凤来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一直催促黄立极要极力反对皇帝启用武勋的想法。在他看来,黄立极最好去抗这颗雷,然后他好顺位成为首辅。施凤来甚至都有些等不及,想发动整个内阁逼迫黄立极。内阁其他九位成员的心思差不多,趁着黄立极在位,让他去硬抗皇帝,否则一旦黄立极去位,那这事儿就不知道会是谁顶头反对了,看皇帝架势是真动心思,即使劝动皇帝,最后在皇帝心中也一定有疙瘩,所以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明里暗里都有表示。

黄立极心想,去是肯定要去,但不能自己一个人去,于是召集了另外十个大学士,“去面见陛下,据理力争是我等臣子的本分,但本阁势单力孤,我等阁臣必须众志一心,让陛下见到我们诚意方可,所以本阁认为,现在我等就去面圣。”

黄立极说着当先走出内阁值房,众人无奈,只得跟他走向乾清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