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倒魏伊始35(2 / 2)

霍维华恬脸说道:“少华,咱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还是得早做打算啊。”

崔呈秀咬咬牙说道:“先看看风色,最多就是不要了这身官衣,要不了命,某还握着不少人的把柄,到时候要是有人落井下石,某自有手段对付。”

他已经收到风声,云南道监察御史杨维垣有可能会参他,他不知道是杨维垣本人的意思还是魏忠贤的意思,总之,不管是哪个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然而让崔呈秀没想到的是,第一蹦出来对付他的不是杨维垣,而是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杨所修。

九月十四日,己卯,右副都御史署南京通政司使杨所修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巡抚延绥右都御史朱童蒙等人。理由十分地冠冕堂皇,他在奏疏上讲,新皇登基之后,首先想到的是给圣母封谥号,表明要以孝道治天下。但崔、李、陈、朱等人都是父母过世,先帝夺情而留任,有背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原则,因此希望皇帝能考虑准许他们辞官回乡守制,以明纲常之道。同时还指责吏部尚书周应秋玩忽职守。

朱由检把这份奏疏给留中了。

不过可把崔呈秀吓了个半死,马上上奏请辞。但朱由检居然下旨宽慰,只允许了陈殷回乡守制,对周应秋也是下旨宽慰,顺便还把杨所修斥责了。

这番操作,不但崔呈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魏忠贤也是云里雾里搞不清状况,难道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然后朱由检忙着册封,先是册封自己的母妃圣母贞静贤妃刘氏尊諡“孝纯渊静、慈顺肃恭、毗天钟圣皇后”。

再然后是册封皇后周氏,英国公张惟贤持节,黄立极捧册,施凤来捧宝,文武百官上贺表。同时还把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封为右军都督同知,任命皇后的兄长周文炳、周文耀为兵马副指挥。

接着是大行皇帝的德陵开工,还有大行皇帝的圣母陵寝迁葬事宜。

这些事儿一件接着一件,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皇帝是真的这么平静,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魏忠贤有点坐不住,于是找王体乾商量,王体乾的想法还同以前差不多,皇帝应该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随后出主意道:“不如先上个折子,把生祠停掉。”

王体乾洋洋洒洒地帮魏忠贤写了一篇《久抱建祠至愧疏》,呈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反复看了两遍,心中思忖,这是魏忠贤的又一试探,于是御笔朱批:“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

王体乾看了皇帝朱批喜不自胜,对魏忠贤说道:“恭喜厂公,皇上对厂公建生祠之事既往不咎了。”

从此魏忠贤才真的放下心来,当下又问道:“此后,你我得在陛下那里上些心。”

这件事被魏忠贤刻意地传开了,同时也准备转守为攻,第二天他指使吏科给事中陈尔翼给朱由检上了一份奏章。

朱由检拿着这份奏章,问徐应元,“这陈尔翼做得一手好文章,你认识这个人吗?”

徐应元莫名其妙,最近这位可是心气儿一直不好,这还是他在朱由检登基之后第一次看他夸人,他想了想,不知道,这真不怪他,他在内廷也不是什么重要职司,与外廷接触不多,“万岁,老奴不知道,要不要老奴下去查查。”

“不用查了,你来看看,”说着把奏章递给了徐应元。

徐应元一看,乖乖,这是怎么来的,党争吗?这奏章主题是,批驳杨所修,认为前几天杨所修弹劾崔呈秀、周应秋是搬弄是非,归结为东林余孽遍布天下,准备因事生风。他请求皇帝下令东厂、锦衣卫及五城兵马司严加稽查。

徐应元虽然也读过书,但对读书一道不怎么精通,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只能仔细反复地看。

朱由检问道:“老徐,你觉得朕怎么批好?”

徐应元还一头雾水,说道:“这个老奴可不敢插嘴。”

“朕恕你无罪,说吧,你的想法如何?”

徐应元想了想说道:“老奴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派厂卫稽查就是了,那杨所修弹劾周大人,让崔大人守制肯定是东林啊。”

听了他的话,朱由检对他彻底失望,也取消了给他一个重要职司的想法。这家伙才能平庸,关键是还看不清形式。

这道奏本的厉害之处是简单的批驳不行,一旦批驳,立刻就会让阉党察觉出他要对付阉党的心思,以及对东林的态度,要面对阉党的反扑,同时也会给东林错觉,让东林打蛇随杆上。同意了更不行,厂卫掌握在魏忠贤手里,一旦同意了,那么必然是厂卫四起,权力又将牢牢地把握在魏忠贤手中,让他打压异己,那么自己的地位和未来谋划的手段将会极大受阻。那么留中行不行?也不行,这样会让人觉得自己这个皇帝软弱,一旦形成这样的意识,自己的威信就再难树立起来了,所以朱由检才说了一声,这陈尔翼做了一手好文章。

思忖良久,朱由检写下:“群臣流品,经先帝分别澄汰已精。朕初御极,嘉与士大夫臻平康之理,不许揣摩风影,致生枝蔓。”

这段话的意思是,经过先帝淘汰使用,朝臣们都是有品行的,朕刚登位,正是与群臣讨论治国使国家康泰的时候,不允许捕风捉影,另生枝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