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差使(2 / 2)

黄立极也不以为意,暗自嘲笑魏忠贤手伸不进去,还要说点场面话,口中却说道:“银元、钱庄之议,涉及户、工、兵三科,户科争得是事权,工科争得是督办,兵科争得是给饷。”

魏忠贤问道:“各自索求不同,如何分配?”

黄立极放下茶盏,“若索求相同,便更难分配,厂公机智过人,当知道如何调整。”

一席话登时让魏忠贤茅塞顿开。

魏忠贤回去立刻找人分化瓦解,将钱庄管理权下放给工部,内承运库协理兼管,将铸币权交给工部宝源局,由银作局协理铸造,最后许诺兵部,一旦开始运作,定在年底前把积欠全部补齐。

于是新的一轮攻讦开始,风向却慢慢转变,持续二十多天,几近三月底终于通过了铸银元和设置钱庄的议题。

皇帝下明诏,于京师与南京分设大明钱庄南北总号,由户部与南京户部各分出一个右侍郎主持,由内廷分设南北钱庄提督监督钱庄运作,各州府县以五年为期,分别设置相应的钱庄,将来转承运还是照旧,但需要户部与相关州府县以及涉及的督抚经抚协办,另增调钱法御史若干行监督权,同时也给各府巡按也增了一条职权,就是参与审核的权力。这一条上皆大欢喜,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利益,不过有人受益就有人倒霉,那就是江南士绅,江南钱庄最多,而且多半都是士绅豪族所开,江南商贾与豪绅勋贵或多或少都有关系,甚至不少官员族人直接经商。

另一条是涉及银元铸造,诏书中也明确了,大明准备改现银为银元制,由工部宝源局统一制造银元,由内廷银作局协理,着东厂统一监督。不过诏书中有意思的一点是信王朱由检由于献策有功,且最先发明了银元铸造法,所以被点名暂理银作局,指导铸造银元钱范。

明诏一出就有内廷宦官跑到信王府报信,徐应元捏着鼻子给了五两银子的赏钱,他发现信王从出宫之后,真的是慷慨大方地有些过了。

朱由检本来就有出入宫廷自由的关防印信,倒也省的再打造了,虽然银作局在内八局里算是末流,也没什么职权,好歹也是一司衙门,朱由检还是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其实也没什么职务,更没有官衔。

银作局掌印叫做方正化,已经四十多了,虽说年纪不小,面白无须,但体型却是健壮,肩阔背直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宦官。见到朱由检,方正化带着局里的十多个属官,纷纷下跪,方正化带头呼道:“银作局掌印太监方正化率管理、佥书、写字、监工等何局臣属拜见信王殿下,信王千岁千千岁。”

朱由检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这么多人叩拜,当下有点慌,好在旁边有徐应元照应,徐应元轻咳了一声,朱由检才缓过神来,抬了一下手说道:“都起来吧,孤这次俸皇命在银作局公干,有劳诸位了。”

方正化连呼不敢,把朱由检和徐应元带到银作局值房。边走边介绍道:“银作局在内廷二十四衙属于末流,最初设立于太祖洪武三十年,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后改为掌印太监总管。现局内工匠人数算奴婢等二百七十七人之。主要职司是为万岁和后宫打造金银器及饰物。此外,银作局还承担一部分其他事务,如亲王印符、金牌镀金等。不瞒千岁,千岁的信王印信就是银作局打制的,银作局另有一项职司就是为国库的银锭制作形制规范,因此上说,打制银元钱范,正是银作局职司范围。”

朱由检问道:“张大吉和上次过府的银匠们可曾唤来听用了。”

方正化回道:“奴婢已经安排好了,他们就在值房外,等候传见。”

朱由检点点头道:“打造钱范,主要在于设计印花,和规制大小,用的人不多,至于银铜比例,孤已在府里让人配比过,也无什么问题,你先将他们传进来,孤有吩咐。”

张大吉带着几个匠人进来,又行了一阵叩拜,朱由检从徐应元手中接过几张草稿,递给方正化。

随即他说道:“方掌印,这是孤绘制的银元印花草图,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又看向张大吉,“这铸钱之法,铸成上次那般的银元好办,但孤考虑到,这些银元一旦流向市面,一定会有不法之徒从银元边缘刮磨银沫子以谋取暴利,所以孤觉得把银元的边打磨出花边,孤称之为齿轮边最好,一旦齿轮边被刮磨,就要宣告银元作废,可拿去钱庄按残币兑换,孤设计了图纸,你们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朱由检本身没有设计绘画的本事,不过好在信王侧妃田秀英画艺超群,他就让田秀英连夜绘制好了几份图样,正面是五爪盘龙,边缘写着“大明天启七年工部监制”的字样,背面是两道麦穗,中间写着“一两”。

众人看了纷纷赞叹信王画艺精湛,朱由检也不点破。

倒是张大吉看了之后说道:“千岁,这齿轮边倒是能做出来,但少不得要工匠打磨,若是小规模做还没什么,若是大规模做倒是麻烦啊。”

朱由检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手工打造没问题,但是批量生产可就没这么容易了,张大吉的话一下子就问到点上了。“孤这阵子研究了一下铜钱的制作过程,发现铜钱的制作简易,技术含量不高,但银元完全不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