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头伏饺子二伏面,夏季初湿是关键32(1 / 2)

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最热在中伏!

进入中伏,暑热损伤人体的津液,加上夏季阳气上升,热气不断增发。

很多人会出现心火旺盛,失眠,烦躁,尤其是儿童总是出现异常行为,浮躁不安,严重会导致多动症过自闭症。

也会导致肝火,一系列类似于上火症状,百姓说的:“苦夏。”

就在此时。

伏前加强灸:7月7日--7月16日

初伏:7月17日(正式入伏)--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灸:8月26日(出伏)--9月5日

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居其中。

中伏阶段,天气以湿热为主。此时太阳灼热大地,地湿上升,形成暑热和潮湿交替两大特点。人会感觉到身上粘、乏力,特别是会感到闷热甚至喘不过气来。此时,着重要防湿邪!

三伏正值长夏季节,

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

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

湿热交蒸,湿遏热伏,

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

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

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

明代医书《理虚元鉴》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意思是说,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湿邪伤脾,暑天如何养护脾阳?

长夏和人体五脏中的脾气相通,脾易被湿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湿气困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久之出现气血化生乏源,在内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低下,在外则易被外邪侵犯。

1、点揉艾灸承山穴

艾灸承山穴可以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