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风起(2 / 2)

工部右侍郎王恒兴,打破气氛。

刑部尚书寇午也点头道:“杀鸡焉用牛刀啊!”

左都御史杜正并指沾了点茶水,以指代笔在茶几上画了一条分隔线,笑道:“不如先取一半,以牝鸡司晨为开端,鼓荡士林舆论,给李氏施压警告,再观其效尤。”

众人想了想,都觉得可以,于是把目光汇聚到了卢尽忠身上。

卢尽忠辍饮一口茶水,一锤定音:“先让国子监数千监生动一动,咱们再在朝堂上推波助澜。”

“若是李氏就此收敛,便先放她一马,咱们的重心还得放在谋划迁都江南的事情上。”

“若是李氏不识好歹,那就给她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朝政岂是她区区一个妇人能够操使的?!”

数日后,国子监生之中忽然爆发“牝鸡司晨,国之不幸”的流言。

并且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愈演愈烈,很快形成一股舆论热潮,铺天盖地的席卷各方,短短几天功夫就传遍了京师。

最后,在外戚集团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数千监生已经联名上书。

隆武十一月二十六,朝会上,左佥都御史孔元明更是当着陈怀离、李太后、文武百官的面前朗声诵读,并在最后着重读出了要求李太后结束垂帘听政,还政于皇帝的诉求。

直把李太后气得怒火中烧,两眼发黑,一口气差点上不来,摇摇欲坠了几下才勉强稳住身子。

隔着帘子望向满朝文武,只觉个个不怀好意!

她一个妇道人家,为了江山社稷,抛头露面。

这些孽障非但不体恤理解,反而如此歹毒的逼迫针对,实在该死!

不过她也有几分急智。

没有与百官直接对线,而是第一时间将锅砸到陈怀离身上:“皇帝,现在这宫外的监生士子,以及这殿内的文武百官都认为老身垂帘听政是牝鸡司晨,强行夺取了皇帝你的权柄,老身想听听皇帝你的心思,若你也以为老身在这里碍着你的权力了,那老身今后便不再上朝听政便是!”

陈怀离望着李太后目中的寒光,心下冷笑:“这是想要让我来堵住那群士子们的嘴啊!”

“宫城禁卫全在你李氏手中,我若敢说个不字,怕是权力还没到手,人就要被嘎啦!”

他心中已有成算,不急于争这一时得失。

当即面上装作惊惧急切,说道:“母后说的哪里话,监生士子,百官臣工们不知您的苦心,孩儿岂能不知?!”

“孩儿才疏学浅,又是初登大位,胡乱执政,反而容易引发大纰漏,到时候反而误了百姓民生,怨声载道,让孩儿又如何忍心?!”

“倒不如请母后听政,在旁指正,也好渡过这段生涩困难的时期。”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尽皆皱眉。

李太后转怒为喜,满意的点了点头:“有皇帝这话在这,老身便是担上这千古骂名,也得尽心看顾这祖宗打下的江山社稷,由得那些不识趣的蠢材们胡乱说去吧!”

随即转头朝孔元明喝斥道:“孔元明,你身为左佥都御史,深受圣恩,然而不好好思量报答,监察百官疏漏,反而借着那些不知情的蠢货们来挑拨我们天家亲情,是何等的罪过?!”

“简直枉为人臣!”

“来人啊,速速将他拿下,去职入狱!”

孔元明面色大变,朝着陈怀离高呼:“陛下,辅助陛下执政施为,是我等百官臣工的职责,历来后宫干政,皆是国朝社稷沦丧的开端,陛下切莫因小失大啊!”

陈怀离眼观鼻鼻观心,状似充耳不闻。

百官当中的有心人,心下极为失望。

“我看你是得了失心疯!”

“快将他拖下去!”

“严刑拷问!”

“此事,定有同党!”

李太后冷喝一声,一双含煞的眼眸扫过百官,淡淡道:“老身与皇帝,母子亲情岂容小人挑拨!”

朝会在李太后掷地有声的警告声中结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