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战不可免134(1 / 2)

同样夹杂在群山之间的另一外沃土,此刻也从半蛮荒状态复苏。翻腾着黄泥色浊浪的河水被引入大大小小的沟渠,也将平整的土地分为一块块小格子。

小格子里生长的泰西新粮种却不多,更多的是豆类植物。虽然无法成为主粮,但大豆之类植物的特点就是生长快速,百天左右就能收成,是错过春耕、却不想错过一年收成的最佳选择。而且豆类植物的根部会固定氮肥,来年这块土地,将变得肥沃。

大明取得后套,再移民过来太晚了,只能如此补种一番。幸好内务府在这里开设了榨油作坊,向新移民收购大豆炼油。而炼油之后的豆渣,又能作为战马的饲养精料,一举多得。

其实河套地区降水量不足,本在大明农耕线之外,成为塞外江南,全靠黄河水系灌溉。这块大地泾渭分明,有河水或地下水流通的地方郁郁葱葱,而河水灌溉不到的地方,大片大片赤红的砂石裸露着,一丛丛顽强的绿点缀其间,瘌痢头一样的观感。

砂石裸露的瘌痢头边沿,有几座小小的八角菱堡拔地而起,颜色是冷峻的青灰,顶端却挂着鲜艳的、红金配色的大明战旗。

“砰!”

一朵五彩焰火升起在白日,随后青灰色的菱堡上,响起了凄厉的哨声

“哔~~哔~~哔~!”

“狗娘养的骚鞑子又来了,叫人不得安生”

“呸,弄死这些瓜皮!”

田里的农人,嘴里骂骂咧咧,手脚却不耽搁,麻溜的收拾起农具,钻进菱堡里面。陕北边民一向勇悍,常和蒙人、马匪打交道,不需要招呼,进了菱堡,拿两块硬皮革或者木牌子披挂在胸前胸后,再选个趁手弓箭或长枪,就上去给守军帮忙了。

这土地比原先当佃户的黄土地肥沃多了,先来的一人发十亩,多少边民来了就不想走了,呼朋唤友,拉上亲族,发家都靠胆大,蒙鞑算什么?

烟柱子冒起来,配合着先前的信号弹,精明的边民都能推算的出,来敌大概有千人,不多不少。

很快,地平线上冒起烟尘,哒哒马蹄声响起,一线人潮涌来,脏兮兮的鞭子,灰扑扑的皮袍子,夏日里露出一半的光膀子,正是熟悉的骚鞑子。

光看这装束就知道不会大打。真要打,蒙鞑虽然穷,还是会凑出些铁甲上阵的,至少也是皮甲。

而且这股鞑兵都是楞怂,竟在菱堡外的一箭之地,也就是七八十米远的地方停下来了。听不清那头哇啦啦叫着什么,很快鞑兵中分出一队人马,大约百人,绕着菱堡转了一圈。

菱堡不大,也就八九米高,三层楼的样子,也就能容纳五六十人吧,但共有七座,二三二前后交叉分布,中间的一座稍微大一点,如同主峰。就算这样,七座加起来,最多容纳不过五百人吧。

绕着走的鞑兵放慢了马步,边走边看,距离也就二三十米,一个为首的壮汉正在指指点点,计算着。

“砰!”

一声火枪声响,那壮汉胸前爆出一朵红花,晃了一晃,一头就栽下马来。

“哇啦啦!”

那些蒙鞑大怒,拿起手上的骑弓,对着菱堡的墙上攒动的人头就射。

“哔~哔~避箭!”

那些人头地鼠一样的消失在墙头,随后“砰砰砰!”火枪声四起。

马队上的鞑子,下饺子一样往下掉。这个距离骑弓确实能射死人,但除非射中眼睛。因为明军头上戴着UFO式的铁皮碟帽,脸上还有面甲,很难射中。但明军的火枪打在身上,那可是一枪一条人命啊。

关键还没地方躲,因为无论你站在哪里,明军棱堡群的前中后都能射击。

“呜~”

牛角号声一响,这百人骑兵飞速后撤,撤回本阵的时候,百人大概只剩下一半了。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待到这败兵回归本阵,千夫长还来不及训话

“哔~哔!”

明阵突然响起凄厉的哨子

“砰砰砰!”

七座棱堡突然冒出百来个人头,举起枪来,一阵齐射。

那千人大阵之中,就落下了四五十个饺子。一箭之地,并不安全。

蒙鞑大乱,急火火的就往后退走。待到退到安全距离,那千夫长摸样的人召集各百夫长,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不一会儿,蒙骑分为三四队,远远呼啸着冲了过来,他们抱着马脖子,头上还顶着个圆盾,速度又快,菱堡上的明军火枪手,根本就无法瞄准。

草原上骑兵们也不傻,平日部族之间的内斗、搏击虎狼的日常,累积了很多战斗经验,所以很快找到了破解招数。

然而他们始终无法靠近菱堡,因为一靠近,停下来,就会变成标靶。尽管有技艺高超的镫里藏身,或者躲在马腹下,但战马,也会成为明军瞄准的目标。

可恶的是这菱堡修的位置正好,两边是碎石小坡,卡住了当中要道,怎样绕过去都要减速,都会成为靶子。还没等千夫长想出对策,远远的烟尘扬起,地平线上出现明军的战旗,援军来了,他们只能悻悻而退。

-----------------

九斿白纛之下,巨大的黄金帐篷之中,那损兵折将的千夫长跪在地上,一脸悲愤。

“大汗啊!明人处处在偷建这种怪异的堡垒,这一回,他们来了,就赶不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