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老臣远去54(1 / 2)

逢大事,有静气。校哥儿提醒自己。

深呼吸,转头看向孙尚书。老孙微微颔首,远处青袍群里,有人跃跃欲试。锦衣卫事先密报,校哥儿早有准备。不就是吵吗,吵不赢,皇帝再下场。

按程序,被弹劾,先自辩。老尚书的声音,缓慢而悲伤。

“老臣并无自辩。若言我大明卫所糜烂、军备弛废、防御腐朽、名将凋零、兵不堪用,此皆实情也。若言兵部无能,非他人之过,老臣无能也。臣本老朽不堪,万历四十三年抱病还乡。四十六年建奴攻陷抚顺,神宗皇帝临危授命,老臣不得已奉旨赴任。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臣虽勉力而为,终归才学有限,不能力挽狂澜,当不得那四世一品称赞。即便杨文孺不弹劾,老臣本就有退位让贤之心。今日诸君见疑,老臣就此归去,正好顺应人意”

一通言罢,老尚书已有清泪两行。他转身向校哥儿施礼,言词恳切。

“陛下不必挽留,臣还有一言。朝堂纷争多年,难得而今局面,不必再因老臣惹起争端。前路艰难,望诸君齐心协力,襄扶陛下,中兴大明”

言罢,他郑重对着校哥儿三跪九叩。校哥儿热泪满面,起身还礼。待他抬起头,老尚书已脱下官袍,一袭白衣,坦荡而去。

青袍人群里,剑拔弩张的两拨人,都打了个空。

怒火再度回到校哥儿胸口,他冰冷扫视。

阁老群里,都在掩面叹息。文武大臣,各种脸色都有,惊愕的、佩服的、羞愧的居多。

“杨涟,这就是你口中把持权位,嫉贤妒能之人?”

杨涟这嘴炮,也是面色惊愕,却毫无羞色。

“朕身体不适,罢朝吧”

今日本要再议议朝鲜军略,现在,没心情了。

-----------------

校哥儿将自己关在房里,默默释放自己的无能狂怒。明知他们会这样,朕却无力阻止。

整整一个时辰,房门再开,小皇帝脸色平静

“魏朝,准备一下,微服出宫,去送送黄尚书”

黄家不大,是一座三进小院,洁净优雅。这里陈设简朴,藏书之类的也基本清空了,黄嘉善所言不虚,早有退意。

“陛下~”

换了身儒袍的黄嘉善,意外而感动。

“黄尚书这是何苦,因弹劾而去,岂不是有损一世清名”

“不瞒陛下,萨尔浒之后,臣就无颜再领这尚书之位,不敢有欺世盗名之想”

“国战之败,一国之过,怎可怪罪你一人”

“总得有人承担,兵部尚书,正当其位”

“而今正在军改,军械、军制、战法提升,正是洗刷前耻之机,待打完胜仗,老尚书再辞去,不是更好”

“军改是年轻才俊用武之地,臣老不堪用,岂能坐享其成”

“当今,可有比尚书更合适之人”

“陛下心中,定有人选”

“并无。尚书可有举荐?”

“袁可立袁礼卿,有大方略,有大胸怀,胜臣百倍。徐光启徐子先,眼界开阔,精于西学,亦是上选”

“此二人,朕有他用。”

“熊延弼胆略过人,只是性格刚愎。余者,东...朝臣们必举荐王象乾,此人稳重,谙熟兵事。”

“杨涟说的王在晋、张鹤鸣如何”

“王在晋有才却偏执、张鹤鸣心胸不足、袁应泰书生之见,这些人,至多堪做侍郎。”

校哥儿想了一想,头痛。

“陛下,不可只看军改……”

老尚书欲言又止

“朕知,军改只是治标不治本。往深处说,大明的卫所,京营,勋贵。甚至以文驭武制度,田亩赋税,军籍民籍,皇族士绅优免,皆是根本问题”

这话一出口,老尚书惊呆了,半响,泪流满面

“陛下少年睿智,见识精深。臣,为大明贺!哈哈哈哈哈”

他竟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后,突然握住了校哥儿的手。老尚书的手,在发抖。

“老臣心中惶恐。陛下所言者,皆为大明根本,不可轻易。当年张太岳变法,亦不敢触碰也。稍有不慎,举国倾覆,陛下切记!切记!切记!”

“此番言语,除老尚书外,朕,从未对人言。”

“如此,老臣放心去也。此后年年北望,愿有生之年,再见大明中兴之象”

-----------------

回到宫中,校哥儿叫来了李永贞。

“打打杀杀你做不了,鼓唇弄舌的事,你总该做得来。去寻些卖弄笔墨的书生、说书的艺人、印书的工坊,朕有用”

“奴才.......没听懂”

“朕自会教你怎做”

舆论,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另一个时空,魏忠贤用锦衣卫捕风捉影、大搞牵连,据说连夫妻床上的私房话,犯禁了也能被抓。这方法很有效,暂时封住了那些人的嘴,但结果是魏自己身败名裂,遗臭千年。校哥儿得试试别的方法。

还有,那些人根植南直隶,光在京城用药,怎能根治?可惜校哥儿目前的有效统治范围,只一个紫禁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