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小秘与大将51(2 / 2)

火枪兵点射,白杆兵突袭,无当军镇守外围,层层递进,军令一条条传下去了。

对方人均神箭手,但弓箭质量却一般,尤其是没有好的箭头,所以射程不远。凭借尚方宝剑,他把赴任路上薅来的、遵义卫军原有的火枪组在一起,练出了一支千人火枪队。

“嘭!嘭!嘭!”白雾升腾个不停,远处简易的木头工事里,不断有山匪被击中,滚下山来。火枪百步可以毙命,弓箭哪行?只能被动挨打,他们连抬头反击都做不了。

火枪兵采用三段击,大明开国时就用过这战术,并非学自西方。

很快,一队队蓝黑军服的白杆兵摸了上去,短兵交接,他们在西南无敌的存在。层层前推,明军很快来到溶洞前,战斗没什么悬念了。

自从孙传庭带着一千多白杆兵回到遵义,烽烟就已燃起,一刻不停。

皇帝将他放在遵义,郑智上是步好棋,军事却相反。遵义隶属四川,地形却是个伸出去的长三角,几乎全境都在贵州的包围之中。他推行什么新政,贵州管不着;但“山匪”的三面夹击,贵州,也不用管。

他的先祖,是山西代州军中的百户,有个难得世袭的小小官阶。军户苦,孙家一直想弃武从文,为此努力了五代人,到了他,才考上进士,鲤跃龙门。

来了西南才知道,这里的多数人,比代州军户苦多了。军户再苦,至少还是人,不是牲口一样的奴隶。

西南各族,大都还是农奴制度,有一半人,只是人形牲畜。

就算不是农奴,平民也不见得有多幸福。

贫穷,落后,缺盐,缺铁,几乎一切商品都缺。奴隶怕平民,平民怕头人,头人怕汉官,汉官怕朝廷突击稽查。鄙视链无处不在,争斗无处不在,抢猎场、抢水源、抢田地、抢异族,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这里果然是座活的火药桶,只是不知何时引爆。

而用于灭火的卫所军,早已糜烂,军官忙着赚钱,军户忙着逃亡。

皇帝叫他为所欲为,他也不客气,先把遵义的官换了一遍,再把卫所也清洗了一遍。分了原有田地,又重新修整水利,拓荒梯田,招揽各族逃奴,大肆耕种。虽然他不太懂皇帝叫他耕种的新作物,想来大有深意。

皇帝说,自上而下,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自下而上,给那些悲惨的人,多一种选择。他学着辽东皇庄的套路,前三年,只收三成地租。在东厂与锦衣卫商队的有心宣导之下,遵义州迎来了人口爆炸,各族人群纷沓而至,什么身份都有,最多的当然是逃奴。

这些人,缺手指、掉耳朵的很多,或者身上带着项圈,或者脚上被割上网纹,以方便于终身囚禁在田地里劳作。但不管什么人,在他这里都一视同仁,按人口分田地,按田地收租。

起初,那些邻居汉官们、头人们,客客气气的上门交往。送礼送钱送女人,什么都送,只求和谐相处。知他是皇帝的红人,没人直接说,我手下人都跑你那去了,谁给我劳作?糖衣炮弹对他没用,所以就有了石砫的刺杀。而今演变到下一个阶段,山匪作乱。

西南的独特环境,注定不缺山匪,什么成份都有,适合当黑手套。有些山匪,一交手就知道,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他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出,就按戚继光的选兵标准,在这些老实沉默的人群中,拉起了一支大军。反正皇帝的意思,能爆兵,多多益善,请肆无忌惮。

果然,无论军训多苦,他们都受得住。然而,上了战场,这些人依然呆若木鸡,虽不敢后退,却也没人踊跃向前。逆来顺受这四个字,世代刻在他们基因里,食草生物的肠胃里,无法接受血食。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没问题,但怎样都做不到侵略如火。

这是他求助于老师秦良玉的原因,需要有老兵做示范。但效果依然不好,那些人,只能做打扫战场的木头人。

溶洞里冒起了烟火,却阻挡不了蓝黑色的身影潮水般涌入,白杆兵,毫无争议的西南第一强军。很快,匪首的人头被砍了下来,一担担的粮食和银两,一队队俘虏被押送了出来。

最后押解出来的,却让他有点不太好办。这里还有上千个被劫来的女子,衣裳残破,表情呆滞。

战果很快被分发了下去,头功当然是白杆兵,次功是火枪兵。银两给军人,粮食押回去。木头人当搬运工还是合适的,任劳任怨。

这些女人怎办?问过了,她们大都家人被杀,成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白杆兵都有家室,火枪兵都是汉人,有强烈的节操观,肯定会轻视她们的。怎办,他回头看了看他的无当木人军。

很奇怪,他们的眼中竟然冒出了强烈的,如饥似渴的火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