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馄饨36(1 / 2)

梨膏糖味美,药效好,耐储存的优点逐渐显现,订单也蜂拥而至,周边府城,乃至京城都出现了梨膏糖的身影。

谷雨家单打独斗肯定是忙不过来了的,便与桃花村的林村长说明情况,租借了莫二郎家旁边的荒地,搭起了棚子,请了村子的婆婶过来做短工。

如此一来,食摊也得进行人员变动,小方氏暂时留在了桃花村监督,新来的莫培梁则是在食摊上帮忙。而莫二郎也没空去县城叫卖了,也留在了桃花村帮忙。

为了方便制作,谷雨经过多次尝试改良,固定下了最佳的梨水比例和药材配比,更加方便了小方氏操作。

大半月后,把最后一单交付完毕,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为了赶梨子的采摘季节,他们可是连轴转了许久,终于把所有订单完成了。

其实,想要买梨膏糖的商人走卒还有很多,只是,梨树村的梨已经消耗一空了,若是再从其余地方收梨子,那成本可就高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故此,经过一家人的讨论,还是决定消耗完梨树村的梨子后,就不再接单了。

如今,所有订单都已完成,终于能够好好歇歇了。谷雨掏出账本,把短工的工钱都结清,还额外每人多给了一两银子的奖励。

二十个婶子和小伙儿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之前的疲惫都一扫而空,那劲头似乎能干到动不了为止。村长儿媳妇赵娘子小心翼翼把钱袋子往怀里一揣,笑道:“若是东家不嫌弃,往后还有活计,尽管吩咐才好呢。”

送走了短工,往日喧嚣的屋子终于安静了下来。

谷雨独自坐在正房的饭桌前,细细地算起了账,刨掉各种支出,此次的总利润为三百五十七两另六百四十二文。

这账目一出,李氏和小方氏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兴奋到无以复加。谷雨又从中取了五两给小方氏,莫土宏和莫大力则是三两,李氏也是三两,莫二郎是五两,其余莫天蓝,月娘,莫明仁是二两,信宝一两,再另取了十两则是给莫大郎的。

莫大郎这次可是功不可没,不仅引来了马走商三人,后来还去了隔壁府城,帮助梨膏糖在短时间内打响了名气,可谓是开拓市场的得力干将。

至于剩余的三百多两,就得好好规划一下了。

谷雨之前就想过要开一家食肆,加快自家美食大业的发展。如今,没想到靠着梨膏糖,提早完成了资金积累。

不过,这种事儿还是得和家中长辈商量一下,于是休息半日后,谷雨就召开了家中的第二次会议。此次是谷雨家中的内部会议,就连义哥儿都在下学后匆匆赶了回来,共同商议。

莫二郎是第一个开口的,他认真道:“咱把这笔钱在村里买地吧。大坡村毕竟是咱的根,总是要在家有地才算是活出样儿来。”

谷雨听闻,倒是不意外,莫二郎是典型的庄稼汉,有地心里才踏实。

只是,他这一番话,也给谷雨提了个醒。她们家毕竟是农户,若是没有地,直接买了地开店,只怕会被直接入了商籍,到时候义哥儿和信宝的前途可就渺茫了。

李氏显然也是赞同相公的决定的,只是她自己支撑了这般久的食摊,也知道食摊比种地可有前途多了,于是也开口了:“相公说的在理,咱们是要在大坡村买地。只是,如今食摊的生意月发红火,我估摸着盘家小铺面也是可行的。”

莫明礼在一旁静静听着,他已经入学一月有余,他年纪比同窗年纪大,性子也安稳,已经习得不少字,听夫子说过不少道理,便也开口道:“爹和娘的话都有道理,买间铺面,怎么也是不亏的,当买。而地是咱在大坡村的根,自然也不能落下。咱如今的银钱,不多也不少了,不若先买间小铺面,剩余的银钱就买地,如何?”

这法子两全其美,莫二郎和李氏都赞同地点点头。谷雨心中也十分满意,看来义哥儿这一个月的学没白上,看着就比之前更多了一股机灵劲。

经过全家的商讨,最终决定店铺买了就挂在谷雨名下,毕竟细说起来,这梨膏糖的方子也是谷雨出的,挂在她名下再正常不过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