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醉花林俱乐部(1 / 2)

在南洋马华文学场中,报章副刊的角色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自从1920年代第一份文艺副刊诞生开始直到二战以前,南洋马华文学的副刊曾经历过一段蓬勃发展时期。

当下二战以后,华社百废待举,南洋地区的华文报刊又重燃旧日风采,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刘松涛生于福建晋江,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校后,曾在重庆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去年底应《南洋商报》社长曾心影的邀请南下狮城,担任副刊“商余”的主编兼写社论。

作为重要的文学场域,不管从文化的或是对文学史的意义而言,报刊副刊皆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报章毕竟是商品,报馆的决策往往从读者市场来考虑。

因此,报纸副刊内容的改变反映了华社思想的改变。

《南洋商报》从第一份副刊《新生活》开始,编者即开宗明义强调改变华社观念为己任,把华社从旧生活观念改为新生活观念。

因而这一副刊综合了各类生活与社会新观念的信息。

副刊上面的内容开始时候设有“自由谈话”、“新小说”、“教育”、“文艺”等栏目,后又增添“读者俱乐部”、“社论”、“杂感”、“评坛”、“读者与记者”、“专载”“文艺谈”、“游记”、“新诗”等类别繁多的栏目。

作为有经验的资深老报人,刘松涛知道副刊上面,最商业化,最能吸引读者的莫非长篇连载小说了。

当年民国的顶级写手张恨水每每在报刊上连载新小说都会引来读者们的追捧,他的言情小说风靡民国,为全国的老少妇孺所熟知。

当时就连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母亲都被他小说所折服,不仅让鲁迅早早在报社前排队为自己购买报刊,还曾问他为何不能写跟张恨水的一样有趣生动的小说给自己看,令鲁迅啼笑皆非。

刘松涛去年底南下新加坡担任《南洋商报》副刊“商余”的主编后,模仿当年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在“新小说”板块上策划连载了当下南洋本地最火的长篇连载言情小说《南洋烟云》。

但是那个写作《南洋烟云》的本地作者笔力有限,再加南洋地区的故事有一定狭窄性,连载到目前,作品渐渐呈现出虎头蛇尾的态势,眼看着快要写不下去了。

这几日,他正为寻找好的连载作品而苦恼。

特别从数天前开始,竞争对手《星洲日报》的副刊上推出了长篇连载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在本地读者间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大火一把的趋势。

当下本地的读者们口味很叼,读贯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后,都想换换新鲜口味,《星洲日报》副刊上这本新推出的新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非常受本地读者欢迎。

自《萍踪侠影录》推出连载后,这几日《星洲日报》的销量每天大增,大有盖过《南洋商报》之势。

连社长曾心影都找了刘松涛好几次,问他能不能在大陆内地找到一位类似“广君雨”这样的新武侠小说作家来。

甚至都暗示,他已经派人去对手内部打听这位型冒出来的武侠作家“广君雨”为何许人也。

刘松涛苦笑着摇了摇头,吐了几口烟圈后,随意地拆开了一份厚厚的投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