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黑街的白与黑(1 / 2)

千字三元?

听到这个报价,唐雨内心忍不住一阵激动!

对于当下南洋报刊上连载的文学作品而言,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价格了。

更何况自己当下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

按照自己当下的正常写作速度,一天差不多可以写两万字。

但是一般发表在报刊上面的连载小说一般在五千字上下,

这样一算,一天可以有15元的收入,一个月就是450元。

如果同时能在两份报刊上连载不同的两本小说,一个月轻轻松松就可以有900元的稳定收入。

月薪900元,在当下的新加坡,对于他这样挣扎在贫困线的普通民众而言,简直不敢想象。

要知道在当下最火的新世界歌台舞厅夜总会的晚上“茶舞”时间段,外号“德士女郎”(Taxigirls)的专业舞女,陪跳三支舞的票价才为一元,而舞女跳一支舞只得八分钱。

他暗思,等小说火了以后或许自己还可以再涨涨价。

到时候估计就算自己不说,报社这边可能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稿费把自己给套住,免得其他类似《南洋商报》这样竞争对手过来挖墙脚。

想到这里,唐雨便点头道,“可以的,谢谢卢编辑。”

接下来他与《星洲日报》签署了连载《萍踪侠影录》的合作协议后,顺利地从报社拿到了预支的100元稿费。

加上之前卖花赚来的228元,他的口袋里面一下子有了328元的现金。

口袋鼓了,有了固定收入后,唐雨接下来开始考虑如何可持续发展赚更多的钱,以及改善自己与母亲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回到位于黑街的租屋,中午时分,黑街这里各行各业的叫卖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

街头喊收旧报纸旧衣裤破烂王“加龙古尼”声如洪钟。

“加龙古尼”是马来文KayungGuni的发音,原本指麻袋包,在星洲变成收旧货的意思,因为当下收旧货的人会背着麻袋走街串巷四处叫喊,就像大陆内地的“鸡毛换糖”。

街上忽然传来清脆的铃声响如孩童笑声,那是卖冰淇淋老安哥的雪糕车来了,上面还可以让小孩抽奖送玩具等福利。

以及叫卖声有如雷鸣的印度肥大叔,头顶着排满各式各样的新出炉的新鲜面包叫卖,“罗D……罗D”,沿街边走边停下摆卖,生意奇好,他卖的面包非常抢手,稍慢一点都没得选。

骑楼下面还有敲着竹板声“滴咯滴咯”叫卖虾面的少年,留下一串串音符一般的叫卖声。

卖虾面的大叔分时段停在不同咖啡店门前摆卖,停到哪里,汤的香味就在哪里,顾客也都闻香而来。

还有卖罗杂(Rojak)、猪肠粉、芋头糕的各种食品铺子与摊位。

黑街的街头林林总总陆续上场演出生活场景,大家像是在竞赛,也是竞争,生意各做各的,各有各自的熟客捧场。

当下黑街的场景,唐雨感觉就想看怀旧电影似的,街头除了热闹,更还有体恤、宽容和温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