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桶金与花花公子(1 / 2)

唐雨暗下这个决心的时候,是想到了前世的一个新加坡本地富豪,他叫陈炳却,曾经被誉为南洋本地最大的“花花公子”。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绰号是因为他乃享誉东南亚的“花王”。

陈炳却名下的太子花店是业务涉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鲜花供货商,同时还是新加坡政府的御用花商,承包了许多大型项目的园艺和鲜花服务。

唐雨曾经听说过他早年的创业故事。

五十年代时候,陈炳却还在新加坡本地一家洋行杂货店当售货员,月薪不高。

当时他家很穷,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他读到小学六年级就没钱念书了。虽然他工作了,但家里的日子一直很拮据,所以他渴望赚更多的钱。

后来他偶然发现当时新加坡本地的鲜花生意尚不成规模,全国独立的鲜花店只有十来间,因此大部分人买花,都是通过流动花贩。且鲜花大多由花贩们去野外采摘,谈不上进货成本,卖了,就是干赚。

后来他断然决定辞去售货员的工作,改行成为一名卖花的小儿郎。

据说他当时他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去野外采花,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市区,沿街叫卖。

第一个月他就赚了整整500元,这是当时大多数人一年的薪水。

滚动着第一桶金当本钱,陈炳却的生意越做越大。

两年后,他买了机车;又过了两年,他花5000元新币买了小汽车。

从两个轮子变成四个轮子后,他几乎跑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大街小巷,成了花贩中生意范围最广、干得最风生水起的人……

虽然现在是1946年,但是唐雨下午做了一番调研,当下的新加坡鲜花市场环境与陈炳却创业的五十年代相差无几。

感觉自己改行做卖花的小儿郎,比当下苦逼的人力车夫靠谱。

这个创业赛道可行!

晚上八点多,唐雨把租来的黄包车还给了位于丹戎巴葛上达士敦路的车馆。

当下的新加坡,除了少量有钱有势者拥有汽车外,大多数皆以人力车代步。

旧唐人街丹戎巴葛的达士敦路,众多人力车夫集合于此,所以又称人力车广场。

因此这个地方也是鸦片毒贩及非法赌档混集的地方,声名狼藉。

而车夫们住的“估里间”英文叫cooliehouse,苦力工宿舍意思。

车夫们拉的黄包车都是每天交二毛钱的租金租来的。

唐雨母亲在福建老家同村有一老乡名叫“大炮”,好几年前下南洋后做生意发了财,在新加坡的大坡开车馆,当馆主。

大炮的车馆里面有几百架黄包车,唐雨平时就拉他车馆里的人力车。

车馆门口,唐雨遇到了一起在车馆里当车夫的好友阿斌。

“阿雨,看你笑眯眯的,今天肯定赚了不少钱吧!”

阿斌亲热地过来搂着他的肩膀坏笑道,“中午我路过四马路,看你车上拉了两个漂亮的娘惹妹子,她们穿着高开跟的裙子,白花花的大长腿好迷人,美死你了!”

唐雨苦笑了一声道,“为了拉那两位妹子,我饿着肚子半路晕倒差点一命呜呼,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她们的大腿啊。”

“切,真的假的?”

阿斌看着唐雨当下神采奕奕的模样,不太相信陆雨所说的话。

他继续搂着唐雨的肩膀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