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朱佑樘(1 / 1)

古有明君,爱民如子,,关心社稷,重用贤臣能将,有决断有毅力,能积极抵抗一切外来敌人,故所谓明君,是指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明君,其主要标准不是按其名气,而是指文治武功方面的作为,是否爱戴百姓,以及对历史上影响。因此,很多名气很大的人物则并未入选,而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重要人物则进入了该榜。历史上对中国十大明君一说,众说纷纭。可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是:秦始皇、刘邦、刘秀、杨坚、李世民、武曌、赵匡胤、勃儿只斤·铁木真、朱元璋、爱新觉罗·玄烨。

可我熟读历史,看了许多史书正史野史,越发觉得那些史学家严重看轻了明孝宗敬帝朱佑樘。就算他排不进十大,排进五十大里面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里面能被称作明君的估计能有十人,除了明太祖朱元璋跟明太宗朱棣这些雄才,更应该重视这位兢兢业业爱国爱民爱人才的好皇帝!

再次补充介绍下朱佑樘: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年号弘治。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此时为弘治三年,朱佑樘刚继位第三年,国强民富,万国朝邦,盛世长安,有才的文将武将都得到了重用,内除奸臣,外震慑一切来犯之敌。闻公公带我一路不行,大概三柱香的时间我们来到武英殿,武英殿在三日多没见的张老爷子正跟刘公公聊着什么,张老爷子老远就看到我,忙向我招手催我步伐走快点,我也特别兴奋,不一会儿就到了他们跟前,闻公公跟他们两位打了声招呼就独自走了。我跟张老爷子跟刘公公道了声安好,刘公公告知我皇帝还在上朝,叫我们稍等会,大概辰时到巳时之间就会下朝。刘公公说完叮嘱我们在此等候,说完往太极殿赶去。

我问老爷子这三日都忙些啥,老爷子说这些天除了吃喝玩乐,还见了皇后和皇子皇女们,得了不少赏赐,皇后都不要他跪安,每次都是亲自搬椅子让他训跟他叙叙多年没见的兄妹之情,互道家常,问家里老人身体健康状况,问孩子是否聪慧,有时候聊久了顺带跟他们一起吃饭,皇帝皇后只有一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女儿太康公主五岁病逝)特别懂礼貌,喊他伯父给他问安。然后他问我都干了啥,我跟他说了,他说我真调皮捣蛋,宫女们都被我带坏了不会做事了,连皇后身边的宫女都在到处打听是何人发明这些好玩的玩意儿,稍有空闲她们都在玩这些。

就这样过了两柱香的时间,只见刘公公从武英殿正门走出,说皇帝宣我们进去。我跟随老爷子身后一并走了进去,打开门就见到了传说中的弘治孝宗皇帝的背影。我跟老爷子赶紧跪倒,直呼“参见皇帝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听到我们的跪安声,皇帝也迅速转了个身,忙道了声平身,然后让我们在他旁边的桌子边坐下。辰时已过,到了午饭的时间了,刘公公早就听从皇帝之言把饭菜都端到这里的桌子上,这是我迄今为止吃的最好的一顿午饭,那些盛菜的碟子盘子都是瓷器做的,件件都是价值不菲的瓷器,皇帝叫我们陪他用膳,这对我们尤其是我是多么大的荣誉啊。我头一直低着,趁夹菜的功夫我终于可以稍微抬起了头,眼睛终于看到英明神武的明孝宗帝,我激动的眼神藏都藏不住,赶忙低下头用手按住我发抖的腿!

眼前的皇帝此时刚满20岁,跟我年龄不相上下,却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威严,他长相俊美,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身材高大健壮。他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温和的面容,又让人产生一股亲近之感!威严与温和并存,和历史书了解的皇帝们都不一样!他是一张标准的瓜子脸,皮肤有一种病态的白,惨白惨白的那种,跟明朝之前的黝黑如煤炭的团子脸不一样,虽然看起来很瘦弱似病躯,却处处透露出一种善良和坚强,起码此刻在我面前的是个美男子是个好皇帝!

我是何等荣幸,见到了我从学以来最崇拜的一个皇帝,我觉得他就是最伟大的皇帝,千古一帝在我心中没有之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