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我的大学(第十六章)63(1 / 2)

31

人活着,没有女友的要忙着找女友,没有房车的要忙着买房车,没有实现梦想的要忙着实现梦想……有孩子的为孩子忙,有老婆的为老婆忙,有工作的为工作忙……说到底都是做牛做马,累死就一条命!年轻时,谁还不是以为自己要干大事情!谁还不是以为自己要长成参天大树!谁还不是盼望着自己往大了长,搞得像是有黄金美女在前边等着自己那样。只是,现实残酷。没几年,青春不在,体力耗尽,头发花白……我的心忽然沉重,因为我想起某位老师。

这些记忆,像蝴蝶起舞,它们飞到我的跟前。他的文学概论课堂:“张童书,你书带来啦,为什么不打开?”那时,我年少无知,傻傻太天真:“我看书呢,没听。我只有体育课,不是这样外,其他课我都这样。”

“你这怎么能行?!”我争辩说:“我大一就是这样过来的呀。”

“你是不是觉得大学就是看书?”老师已经把意思说清楚。只是,少年的我,固执地以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那些极少数人:“我理解的大学就是用来看书的啊!”老师不跟我计较,继续说:“你觉得这样行,以后你会明白,其实大家都那样。”我听着老师的教导,陷入沉思。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

浪漫文学与残酷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我知道,这条鸿沟注定我随后道路的艰辛。只是,我还是想要去经历某些事情。即使生活拮据,即使世事艰辛,即使没能出人头地,我都愿意过着日新月异激动人心的生活。它们像书籍是我持续不断创作的源泉,与此同时增加我对书籍的理解程度。

随后,我疯狂读书,沉迷于书籍的海洋难以自拔,我兴致勃勃地扎进文字的世界。朋友啊,你知道吗?我已经抵达如痴如醉的状态,我连烟盒、食品包装、百货商店目录,以及图片下方的注释性文字都不愿意放过。

三年后,我不再是“偏激、自负、执拗,谁都瞧不起”的低年级学生,是阳光自信、颇有才气的读书人。我回想自己跟他的对话,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据说,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和大批贵族。贝多芬昂首从贵族中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必恭必敬地脱帽行礼。少年时代,我崇拜高冷孤傲的贝多芬,觉得他就是大英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钦佩起歌德,歌德是实在人,他对世俗的谦卑值得任何年轻人学习。朋友啊,你知道吗?如果那些岁月,我没有那么孤傲,我想我不会失去某些东西。

人活着跌跌撞撞的,走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不需要刻意遗忘,时间也会渐渐抹去某些人身上包裹起来的光环。有些情感只存在遥远的记忆,于是小屁孩的我长成大男人。伴随着遗憾,我曾感受到绝望的痛苦,抹不掉的酸涩味道,忧伤的泪水在呻吟……我强烈地渴望着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出人头地。

新学期伊始,我投入紧张的读书创作活动中,失恋的痛苦逐步成为遥远的过去。我伤感地回忆从前,我在军训期间心血来潮跑到超市买来笔记本。每读完本书,我就把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书籍名称、作者以及出版社记录下来。没有刻意要求,只是顺其自然地坚持着,不再寻找坚持的意义。

它的完成于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个字一个字,一段话一段话,一本书一本书,一套书一套书……坚持下来。大学四年,我几乎没有哪天不读书。越往后走,我越能够感受到生命因为读书而改观。我隐隐约约觉得我的人生还有其他可能,那种可能会在三五年以后可以体现出来。我的书籍,就像是我的朋友,陪伴着我春夏秋冬,跟它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无形中成为我的生命。

我一直努力坚持着自己的初心。有些承诺,从遥远的从前穿越到现实,闯进我的生活走进我的人生。在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时,有些人走了,他们留给我的记忆,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坚守。朋友啊朋友,你知道吗?我会很努力很努力地让自己阅读形形色色的书籍,接受五花八门的思想,走过千山万水的地方……塑造许多典型的文学人物,孕育出许多种类的思想观念,修炼自己的语言甚至创造自己的文体,进而让自己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