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书风枕月(第二章)30(1 / 2)

升入高三,这时,张夏水跟他老婆外出打工,张夏水家没人。这时,张艳跟石达开的女儿来到人世间,他们办满月酒。清水县这边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孩子满月后,爸爸妈妈要带着孩子回到娘家探亲。娘家这边需要派男性把他们接来。国庆,张童书被叫回家,他被张秋水叮嘱,他跟张飞去完成这任务。

张飞是张洪水大儿子张良的大儿子,他的爷爷跟张秋水是亲兄弟,他爸爸管张秋水叫小叔,所以他叫张童书为叔叔。因为年龄相仿,他们私底以名字相称,有时以兄弟相称。张童书虽然大张飞三岁,可偶尔顽皮,又不讲礼节,倒显得他俩没有明显区别。桂芬跟张艳打完电话,张童书跟张飞已坐车到柳林镇,走在前往春天村的路上。刚进高三,他的事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来到张艳家,吃过晚饭,继续读书做练习题,跟他一起的张飞在打游戏,他俩这组合可真是绝配。一个看书,一个打游戏,像在家干着那样。张艳石达开跟他俩没有话说。国庆结束,张童书乘车返回清水三中,班车沿着大湾河向前。翻滚着白色浪花的大湾河,像是把他的心勾回到三年前。

秋去春来,所有事情按照某种固定程序地走下去,没有伤春悲秋,这是相对平淡的年份,只有张童书奋斗在硝烟弥漫的世界。时光匆匆,这年,他结束中考。他可以去表姐春天所在的梵阳中学念高中,可他觉得那所学校给他的条件没有清水三中实在。而且,那是以文科闻名全省的高中,他想要读的是理科。

从清水县参加中考回来,坐车回到柳林中学,他在校园里的步伐有意放缓,似有依恋。他背着书包,提着行李跟伙伴张海波一起坐车回张家沟。走到沟口,夕阳很快要落进山里头。这时,张秋水像往常骑摩托干活回来。

“张童书,你怎么回来了?”

“考完啦!现在初中毕业,等中考成绩。”

“你都初中毕业啦?!”张童书挤出鬼脸:“你是怎么当爸的。我初中毕业,你现在才知道。”张童书嘴上这样说,可他心里还是很崇拜他父亲的。年岁增长,那种崇拜渐渐牢固,像参天大树的根深深扎入少年骨子深处。

十多个月以前,某个平淡的星期五,张童书从学校回来。张秋水关心起他的学习,他问他:“你在初一哪个班?”小小的酸涩涌上少年的心头,少年告诉他爸爸:“我现在初二,还在一班。”从那以后,张童书没有跟他爸爸商量学习方面的事情。张童书在学校的事情,他不怎么跟家里说,而他家里亦不怎么问。他爸张秋水他妈桂芬,他们全家都只知道张童书成绩好,却不知道他的成绩到底有多好,更不知道他们这个孩子身上具备某种异常的禀赋。

张童书这种人注定要走自己的路,决定自己的人生,认识自己的灵魂,成为他自己。然后,他会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家族的顶梁柱,某个群体的顶梁柱,这个社会的顶梁柱,时代甚至民族的顶梁柱。这是我的直觉与观察。

这对父子有种与生俱来的默契。这个孩子不仅继承他父亲作为中国最底层劳苦大众的坚韧,还有着许多神秘的地方。他们是这个时代边缘角落里的人,他们骨子深处蕴含着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最顽强的精神。如果说张秋水的青少年是在低层社会摸爬滚打,那么,张童书的青少年则浸泡在莎士比亚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等人的作品里。在这些伟大的作家的作品里,他自愿自发地与文学结缘,与作者成为朋友,在交流的过程里,张童书的灵魂得以升华。

张童书感谢他爸爸。在他心里,他爸爸很伟大!我相信,每个孩子人生最早最崇拜的男人都是他父亲,这是精神底蕴的传承。等候成绩的这段时间,张童书在家烧火做饭,劈柴喂猪,他过着那种城里人憧憬的田园生活。

太阳东升西落,没有烦恼与忧伤。仿佛亦是这段时间,他重新认识张家沟的山水,认识生活在这里的人,他觉得他的故乡永远都在这里,不管日后他走到哪里,他都是这里的人,永远属于这里。真正改变他的不是教育,而是读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