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拾陆回:斗智计京师动乱,挥屠刀再平人心(中)57(1 / 2)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时值倾颓,江山动荡。天气燥热,烈日独挂当空,自是万里无云天气。

顺天府通县境内,明军各列阵内外,布大阵于四周。

四周为五军营将士,各拥大明五爪金龙大旗,大胜之下,自是威风凛凛。

而三千营将士手牵烈马,位居中军,各持狼牙棒若干,背负强弓劲弩,自是军容严整,尽管汗流浃背,却是衣不解甲,静若处子。

在三千营中央,乃是御座所在。

位列前者,乃是锦衣卫大汉将军,这些人个个体形魁梧、样貌威严,这些人身为皇家牌面。个个身着盔甲,肩上扛有大刀一柄,各自跨骑骏马,着实威风。

永乐皇帝朱棣则是一身戎甲,正襟危坐于御座之上,此刻轻扶胡须,静观广场中央。

与明军这般军容不同,那些被困在广场中央的流寇却是以为这皇帝老儿即使要杀,也万万不会杀这么多降卒,所以个个桀骜不驯,口中说些污言秽语,大有叛逆势头。

而围在广场四周的,是被裹挟的大明边军、军户,此刻看到明军军容,却是自惭形愧,低头不语。

正当那些流寇情绪日益高涨之时,马云却是悄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也是轻轻点头,说道:“开始吧。”

马云得了军令,当即摊开手中圣旨,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乌斯藏,童卜韩,胡努尔于诸司,朵颜、赤斤、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出自敖英的《东谷赘言》)

马云一声高呼,却没想到广场中央的那些流寇却是笑做了一片,纷纷说道:

“大明朝的确威加海内,皇帝做了叫门天子之事,自是史不绝书。”

“听说那皇帝老儿被我等草莽,吓在紫禁城内不敢出来,自是可笑至极。”

马云听到广场中央这些污言秽语,面色立即大变,刚想回头向朱棣解释,却听其说道:“无妨。”

马云只好硬着头皮接续念道:“然天命循环,至于倾颓之时,天下大变,流寇群起,危及宗庙,上天感明庭之危亡,特奉天命而降圣主,所为扫平乱世,重建朝纲,天下之人莫敢违逆。而式微变化,故起纷争,特奉皇命,内斩不肖臣民、外伐兴兵叛逆,扬百年明庭之尊,复大明万世之统,于叛逆之徒,唯有‘杀’之。”

那些流寇哪里听得懂这些咬文嚼字,一开始都出言调笑,直到听到最后一个“杀”字,这才慌了神,纷纷说道:“我等不是流寇,是大明臣民,怎能妄杀?”

朱棣此刻面色严肃,要说这下面的两万人都是流寇,他肯定是不信的,但这些人中,只要跑出一个,又会为祸一方,所以宁杀错一万,不放过一个,便是如今最好的办法。

朱棣此刻冷笑一声,对张辅说道:“行刑!”

张辅得令之后,向朱棣略行一礼,这才回头,高声呼道:“擂鼓!行刑!”

张辅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鼓手乐师皆是闻令而动,各自擂鼓鸣笛。

刹那之间,广场之上,早已响彻震耳鼓声,在这般军鼓压制之下,即使拿下流寇声音再大,也难以盖过鼓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