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拾贰回:杀叛逆京师动荡,选能臣朝政清明(终)33(1 / 2)

是时,倪元璐作为户部尚书,官居要职,下意识便要向宫内走去。

原来早在洪武年间之时,因此前文武官员入朝时争先恐后、队形混乱,朱元璋便规定了“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顺序。

到了天顺元年,因侍卫和朝官们又经常发生拥挤,于是又另行规定,待到第三通鼓响,先开两门,放官军旗校先入摆列,百官则在掖门前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开门入内。

而倪元璐自来便是第一批走入朝堂之人,正当其向前一步之时,范景文却是伸手将其阻拦,并说道:“先辈在此,岂容吾等亡国之臣先行?”

倪元璐这才反应过来,现在早已换了青天,当即便对范景文说道:“多谢阁老。”

范景文和倪元璐不曾动弹,在其身后的诸位大臣也都不敢妄动。

而姚广孝见此情景,却是看了范景文和倪元璐一眼,而后带领着张辅等永乐朝官员先行向宫内走去。

待到永乐朝官员走完之后,范景文等人才向宫内走去。

从宫外到太和殿的距离,文武百官足足到了日出才走了进去,要论以往之时,现在便会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一旁进行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者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等候上报处理。

但是今日乃是首次朝会,自然没了这些规矩。(主要还是那那些言官被抓得差不多了。)

不过就在无人监督之下,这些文武百官竟是比昔日更加肃穆,更是不敢再发一言,生怕自己那一句话又惹怒了那位皇爷,并因此受罪。

就连平日最为桀骜不驯的倪元璐也都收了心态,老老实实的在队列之中缓步走着。

正当此时,永乐大帝朱棣早已穿着朝服,在钟鼓司乐声之中,缓缓向殿内行去。

而锦衣卫力士则是撑着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朱棣登上御座之后,钟鼓司再次鸣鞭,而其随身带着的太监则是代行鸿胪寺之责,在太和殿中高唱道:“入班”。

待到话音落下,姚广孝、范景文才先后领着百官入朝。

朱棣此时也是恢复了自己英武天子样貌,正襟危坐于龙驾之上,放眼望去,正见两朝文武接续走来,待看到是姚广孝领人先入朝堂之中时,方才稍显满意,心道:这后世子孙倒还懂些厉害。

但正当众人进了朝堂之中时,才犯了难,原来按照礼仪来说,在太和殿中,位次按照官职爵位,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

但如今两朝文武皆在此地,如何安排位次,倒是让指引的太监为了难,更何况昔日的崇祯皇帝、如今的朱由检还在大殿之下立着。

朱棣对于这等尴尬场景也是早有预料,当即便说道:“朝中文武、勋贵,以当世之官职位居左右。”

崇祯朝众人听得此言,皆是心中一喜,心道:看来这永乐皇帝老祖宗还是用得着吾等。

于是各自寻到以往位置,而永乐朝文武也是各立班中。

待到众人到位之后,才发现有一人尴尬的站立于朝堂之中,正是昔日的崇祯皇帝。

朱由检此时站在太和殿中,孤零零的望着御座上的朱棣,不知如何自处。

朱棣也是早有预料,故而在昨日便已和姚广孝好生商量了一番,朱由检始终还是当今天子,故而改赏为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