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巴音莲花图285(2 / 2)

二人谈话,周围的上师便很有眼色的离开,留下来了空地叫二人交谈。

陆峰看着眼前的巴音莲花图,在他眼中,巴音莲花图和别人并无相同。

二人之眼,“各有千秋”。

莲花图见得的,陆峰可能见不得,可是陆峰见得的,莲花图亦见不得。

譬如陆峰就看到了莲花图身上那如光柱一样的“功德庇护”和“功德加持”,他也得到了“密法域”的保佑!

并且,有了这般的“加持”,何愁有事?

便是旁人起了加害他的心思,可能还无有施展咒术,止有了这心,这个“凶徒”,就会在密法域出了“意外”罢!

密法域的意外可太多了,就算是上师,也说不清楚这些“意外”,到底有甚么,有多少,何时出现,能否避开。

“密法域的意外”想要除掉一个人,想要除掉一位上师,可再简单不过了。

故而陆峰回应巴音莲花图说道:“佛子的言语,倒是叫我惭愧了,我见得佛子,才是我的缘法,我之大手印修行,便是我‘本尊上师’的垂爱,止我愚钝,无有到达了我‘本尊上师’的地步,也无有圆满,并无是甚么值得提起来的事情。

倒是我在庙子之中,久久听闻了一位来自于古老法台传承的佛子,极其殊胜,今日一见,难道就是佛子当面?

佛子叫我师兄,倒是折了我的佛缘。”

“佛子?我也止一个求学的僧人罢了。”

巴音莲花图说道。

交谈之间,陆峰无有用自己的“法眼”去看眼前的巴音莲花图。

他能感觉到,眼前的这位巴音莲花图,无管他修持的是不是“拙火定”,但是他都是涉猎到了“瑜伽修持之法”。

他的中脉和几个杂脉,都有过修持,甚至在这些脉轮之中,也有一种大圆满之后才显示出来的殊胜。

并且作为一个小庙子的“佛子”,他表现的实在是太过于“功德耀眼”了,陆峰进入扎举本寺之后,见到的宝音和宝珠二位佛子身上的功德加持在一起,也无是眼前这位巴音莲花图上师的对手。

一山还有一山高!

并且在交谈之中,陆峰在这位巴音莲花图上师的身上嗅得一种味道——是莲花的清香味道,叫人心旷神怡,思虑顿开,这也算是巴音莲花图的另外一个殊胜之处了。

不凡之人自然会有种种神异之相,止以前陆峰无有见过,他也无有资格相见这样的殊胜之人。

今日得见,也算是开了眼界。

巴音莲花图佛子说道:“我观上师的辩经,上师已是位大僧侣了。

如此看来,上师也是为了这一次的‘第五阶次第学位’而来?

止上师已经证得‘出离心’,更是无须得这个‘第五阶次第’的学位——”

陆峰无有插嘴的意思,但巴音莲花图上师说到这里,言语停顿许久。

陆峰方才接道:“佛子不也是如此?”

巴音莲花图闻言温和的笑着说道:“是啊,我亦如此。

止我也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

上师啊,你难道无可得知,‘第五阶次第’想要考取‘第四阶次第’的学位,是须得清除了自己的命定障碍魔?

命定障碍魔无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障碍魔。

命定障碍魔,是会有菩萨是指引你,叫你去清扫的‘障碍魔’,不除掉这‘命定障碍魔’,便是你如何圆满,都还是缺了一角!

止清清荡荡,无有挂碍,真识好如一块奶酪融化在了奶茶之中,无分彼此,我们这些僧人,方才得去考学‘第四阶次第’,得证‘无垢心’的契机。

止到了“第四阶次第”,想要再进一步,那你还须得还做一件事情。

——你还须得发下一个大誓愿来,叫菩萨听得,叫本尊得知!

你的誓愿越大,你得到的功德加持越多,菩萨保佑越大!

你的本尊,因你的大誓愿而欢喜!

上师啊,我已发了大誓愿,虽无有到达‘第四阶次第’,但我亦须得日日精进,不可懈怠欺瞒了自己的本尊。

这样,故而的有诸佛保佑!但是亦不能忘了自己发下的‘大誓愿’,日日夜夜,素昧难忘!

我止将这些事情告知上师,自然是因为这些秘密,对于上师来说,不过旬月可得,但此次考学,上师还无有开喉轮,故而小僧斗胆请师兄精进修持,开了喉轮,此次因缘际会,在庙子里面的考学,无是开了喉轮,得了大机缘的上师,都无有资格入了最后的辩经场。

师兄已然如此,小僧希望可在最后辩经场上见得上师。

——自然,若是师兄在考学之前,已经开了喉轮,那小僧亦想要和师兄交流佛法,还望师兄成全!”

巴音莲花图说的其实已经很清楚明了了。

他已经有了“第五阶次第”的修为,他已经有了“第四阶次第”更高往上的“途径”。

他来庙子,除了拿学位之外,还须得一些前进路上的“垫脚石”,须得一些前进路上的“磨刀石”来磨砺自己。

像是陆峰这样的上师,就是路上最好的“磨刀石”。

为此,他甚至可以言语之中说出来一些原本就应该是秘密的“秘密”。

所以陆峰很感激这位上师,无管于他目的如何,巴音莲花图的言语为陆峰开示,都为陆峰“答疑解惑”。

他说的也无是甚么假话虚言,陆峰的“猕猴桃”无有任何触动。

故而哪怕是被当做了不够资格的“磨刀石”,陆峰也无有一丝丝的气恼之意。

他甚至起来了一丝欢喜,应自己能遇见这样上师而欢喜,他是这位上师的“磨刀石”,这位佛子何尝不是他的“磨刀石”呢?故而陆峰欢喜说道:“佛子说的极是,若是永真开了喉轮,自然一定来寻得佛子,前来讨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