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充分激活主观能动性39(1 / 2)

“吴队设计的这些零件真的好简洁,上面外凸的连接部分好少。”

张炎从打印机中把机器人的左腿的剪力平衡限位杆取了出来,这个主要连接构建上面居然只留了几个类似于榫桙结构的连接头,和之前那种全是螺丝钉孔的零件设计完全不同。

“是啊,连修毛边的功夫都省了,我们只要把垫子一点一点去掉就行。”一旁的刘宇熟练的掏出高目砂纸和一把精致的水口剪。

“哟,居然把你珍藏的神之手给带过来了,还专门磨了磨,之前看你宝贵的很,这次怎么舍得的。”张炎惊讶的看着刘宇手中那把售价数百元的小剪刀。

这把可是樱花原产的进口货,张炎平时修个稍微硬一点的树脂模型都心疼的要死,这次怎么拿来对付PLA和PA这种硬质塑料。

要知道在面对这种高强度塑料时,要是发力大小和角度稍有不慎,神之手那薄薄的单刃剪钳甚至会直接崩掉。

“吴队设计的零件毛边很少,而且也都很细,但都是在一些非常靠近内部的角落里。”

刘宇作为一个资深胶佬,一双无情铁手自然也是标配,他右手稳稳的持着水口剪,将那刀口伸进零件的内部,咔嚓一声剪下了3D打印机喷头运动时留下的飞丝。

“昨天那个指甲剪根本做不了这种细活,我早上本来想拿把淘宝产剪刀凑活一下算了。”刘宇举着零件对着光来回看了好几遍,直到确认没有其他痕迹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看,tm神之手就是好用,这切口,完全看不出痕迹。”他把零件交到张炎的手中,由他进行登记编号以及公差配合打磨。

“但你也知道我的习惯,吴队的这些零件跟工艺品一样,比我之前搞得那些模型精致多了,用那种垃圾剪刀简直就是对设计的侮辱。”

闲暇之余,刘宇盯着电脑里的切片模型研究了半天,忽然冒出一句话。

“诶,你说,这根梁为什么粗细变化这么大啊,而且也不是线性的,吴队是怎么设计这种结构的啊。”

作为一个小学渣,他的各种力学课自然结局都是以挂科为主,到现在都已经大三了,还有一门大一的理论力学课程没有重修通过。

“这根梁可能承受了剪力吧,我觉得吴队应该是考虑了弯矩的分布特性,为了尽可能减少整体的质量才选择这种设计的。”

“这个好像叫什么,等强度设计,我记得是这个名字。”

目标朝着保研的张炎基础知识自然要比刘宇扎实的多,自然也认出了吴梓设计时所采用的准则。

不过即便这样,他也只说对了一半。

假如他们仔细的对吴梓的图纸进行受力分析就会发现,这根梁不仅承受了剪力和弯矩,甚至在关节自由运动时还会分担一部分轴向力。

这种多轴应力的复杂边界条件不仅要求设计者充分计算各个点的许用应力大小,同时还需要警惕一个非常隐蔽的敌人,那就是失稳。

如此复杂的工况,再加上3D打印机制造出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一般来说设计人员都会直接采用最保守的设计方式。

傻大黑粗,两三倍的设计裕度。

但只是一个零件这样设计还好,要是妥协的地方越来越多,那最后就只会产生一个平庸无比的产品。

除了能动之外,没有任何优点。

这种结果是吴梓决然无法接受的,其他设计人员不敢冒进的关键原因就是他们很难综合考虑这么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复杂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