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之前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太多(1 / 1)

人的思维开窍真的有时候是一瞬间,以前想不通的问题,不会做的题目,一下子就想通了。

小时楼总被大人说,我跟家里其他的孩子相比较,我是最笨的,啥也不会,行动也比较迟缓。智商也不够。

从小被这样说,从来没有人因为一件事情鼓励过我。总是被嫌弃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就是人生这么二三十年,都是被嫌弃的路上,导致自己也是认为自己比较笨,什么都不会,也不敢去尝试新鲜事。

有句话怎么说的,幸福的人用童年至于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小时候的被嫌弃被的经历,让我现在做任何事情都不主动,很被动,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或者说做完了会不会被嫌弃。

直到最近读了很多书,才算说明白了,人的思维认知都是这样的,有两个以上的事物或者人,人都会比较。这是人的常规思维。

我不敢去接触新生事物,是因为从小的经历和认知也觉得自己笨,也怕自己做不好。总是不主动解决问题。其实这种认知方式不对,有句话怎么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经验都是在不断的积累成了。

就拿最近学习煮鸡蛋这件事情来说,小时候我想学煮鸡蛋,那个时候资源匮乏,妈妈怕我煮不熟浪费,,从来不让我学习住,记得我偷偷煮了一次没煮熟。浪费了鸡蛋,那会怎么就想不到,一次煮不熟,怎么不煮第二次了?

现在我能煮熟鸡蛋,是因为我第一次煮不熟,后面接二连三的煮,一遍煮,一遍看着时间。以前思维就没有想到那个点。

一次又一次实验后,现在得到经验是鸡蛋冷水下过锅,水开煮十分钟,保证鸡蛋熟。

这一件事情让我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①做事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可以增加时间或者次数。

②做事情要学会找原因学会逆向思考。变换角度。

③做事情之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要没结果的时候一开始就害怕,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限制说自己不行,不会做。我记得小时候我不会弄针线活,长大一直恐惧自己不会。直到有一天,我想自己缝被子,自己硬头皮去做。哎,做好了,自己一下子缝4床被子。把自己高兴坏了。

这件事情告诉我,以前是自己真的潜意识里面。给自己设限了,从没有去深度思考,自己为啥不会做,是没尝试就觉得不会做。还是自己懒不想思考。给自己设限了?

没有倾尽全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说自己不会。

没开始的时候,先要自己走正向引导自己,我可以,我能做好。尝试后,倾其全力没做好,那只能说自己真的是这一块的短板。虽然说人不能十全十美做一件事。但是要意识到,那些事情是要学具备的常识性的东西。那些事重要的东西。常识就是日常生活必备和会的。

以前我对于针线活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