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出宫(1 / 2)

李承乾早早就起了床,用马尾制成的软刷漱口之后,早膳都没吃,带着刘靓仔就来到了轩辕殿。

没办法,贞观时期有“早朝”,相当于前世的早会,李承乾作为太子,是要来参加的,而且自己身体都康复了,不来实在说不过去。

刚到轩辕殿门口,门口已经聚集了一群大臣,都是前来参加早朝的,看过去,各种朝服,7成以上的人都是老人家。

李承乾先向长孙无忌拱手问好:“舅舅早上好,看舅舅龙精虎猛的,身体越来越棒了”。

长孙无忌回道:“多谢太子殿下关心,恭喜太子殿下身体康复。”

“身体行动能力是康复了,但是记忆方面还没有呢。”李承乾笑了笑道。

“臣杜如晦参见太子殿下”,杜如晦看到李承乾来了,立马上前拱手行礼。

“杜仆射免礼,孤看杜仆射进来面色稍有憔悴,可要多注意身体啊,您可是大唐的股肱之臣,大唐的天下还需要您杜老多多操心呢。”李承乾扶起杜如晦,关心的说道,二话不说先给他一个甜枣。

从称呼官职再到大唐天下少了杜如晦就很难转了,最后称呼杜老,这甜枣给得,美滋滋的。

“太子殿下圣贤,能让太子殿下关心,实乃臣之大幸。”杜如晦回道。

然后李承乾又回过头对着房玄龄跟魏征招呼道:“房老与魏老,早上好啊,两位一样是大唐的肱股之臣,大唐有你们,可使大唐固若金汤,孤总听父皇提起,大唐的天下,几位功不可没,时常教导孤,要跟几位虚心求学”。

“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打招呼,挑好的说总没错”,李承乾心里暗道。

房玄龄跟魏征回道:“太子殿下体恤臣等,臣等心感大幸”。

周围的百官也纷纷过来行礼,李承乾一边观察他们一边和颜悦色的回话。

这时候,站在门口的王公公喊了一声:陛下请各位大人进殿,开始早朝。

李承乾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其他大臣尾随其后,走进大殿,站在最前面的位置,身为太子,本身朝议的时候就是站前面的。

大殿金碧辉煌,雕龙刻凤,极显尊华,用前世的话说就是高大上,抬头望去......大殿上面放着一座金光灿灿的龙椅,啊......好刺眼,亮瞎了我24K铝合金双眼。

百官各自站好位置后,李世民身穿龙袍,头戴紫金冠,慢慢坐在龙椅上。

“陛下(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乾跟大臣们口中三呼万岁。

“众卿平身,免礼”,李世民开口道。

“谢陛下”,众大臣又回礼谢道。

众人纷纷落座,大唐贞观,是不用行跪拜之礼的,也不用站着朝议的,每个人的位置下都有一个软垫,权当是座位了,这点很人性化。

李世民给了旁边的王公公一个眼神。

站在旁边的王公公立马说道:“朝议开始”。

“臣有事启奏”,长孙无忌带头说话了,身为百官之首,什么都需要他带头。

“陛下,如今郑州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半个月前......又遭遇旱灾,土地干裂,农作物收成减少,百姓如今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有百姓饿死,有的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百姓苦啊,请求陛下开仓赈灾”,房玄龄开口道。

“准奏,此事交于民部处理,民部尚书先拟一份详细的赈灾奏折给朕,需要多少灾款......先从国库抽调出来,要保证百姓的温饱居住”,李世民说道。

民部尚书戴胄起身拱手回道:“臣遵旨”。

李世民又开口道:“众卿还有何事启奏?”

“臣有事启奏”,又有大臣站起来拱手回道。

......

接下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李承乾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坐在软垫上稀里糊涂的待到下朝。

“好了,今天早朝到此为止吧,太子留下......其他人先退下吧”,终于朝议结束了,李世民开口道。

“臣等告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齐齐回道,然后就像鸟儿出笼,一股脑儿的出去了。

李承乾还在殿中,李世民单独留下他,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高明啊......这几天在做些什么呢。”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承乾回道:“回父皇,儿臣这段这段时间在东宫复读四书五经,目看圣人书,口出圣人言。”

“嗯......如今你身体已无大碍,只是脑疾未成痊愈,朕也问过御医们了,这种奇病前所未闻,真是苦了你了”,李世民对着李承乾说道。

“回父皇,儿臣身体如今活动自如,能吃能喝,虽脑疾丧失记忆,儿臣如今也在刻苦读书,让父皇担忧,儿臣不孝”,李承乾说道。

李世民又说道:“朕登极位五载,天下百废待兴,心中一直操劳着天下百姓,对你却有些过于疏忽了,不然何以至此......让你染上如此恶疾,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