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年了,该回京了(1 / 2)

古有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今也有四位隐士居于江西的庐山之中,不问世事,不入庙堂。只收得一位嫡传弟子乃皇室中人,本无心于世何故要来收一名皇室弟子呢。原来当年这四位隐士当年在朝为官时受到宫廷政变的波及,幸而得到当今陛下的庇护才免于性命,待新的朝局稳定后,也因年龄渐长,他们本就信奉黄老之学,遂有了隐居之志,于是居于这庐山之中,古有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有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名句来形容庐山的美。这庐山被公认为是修养的神山,这庐山还有一个著名的书院—-“白鹿洞书院”,这四位圣人也经常被书院邀去讲学。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林间游玩,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雾。漫步在山路中,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瞧,那里就有一位仙人下凡来了,走近了一看,原来不是仙人,他就是四位隐士说的那位皇室中人。

“世子,这是京城里来的信。”他旁边来了位侍者,那侍者将信递交给他,那位公子拿过侍者的信默默的看起来,云雾中是他那俊朗的脸庞。

“世子,信上怎么说?”侍者问

“父王马上五十大寿,皇上赦免了我,特招我回京。”

“太好了,来这里都五年了,常年待在这山上,我们都快不食人间烟火了,要成了仙人了。”

“哼,看来你来这里也学到了不少呀,连不食人间烟火的词都会用了。“那位公子拿着手中的信敲打着那侍者的头。

”世子在这学了大本事,我也就跟着学点嘴皮子。”那侍者不好意思的说。

“好啦,我们也该去收拾收拾和师傅们辞行了。”说罢,两人林深处走去。

这位就是四贤口中所说的嫡传弟子—-雍王府的风世子,五年前因在京城里犯了错被皇上贬到此处好好跟着四位大学者学习学习礼法,名义上是贬,但他来到了这庐山时有几十名护卫,又有众多仆人伺候他,光厨子就有好几个呢,这哪是被贬呢,这分明是来修养的。好在这位世子并不是顽劣之徒,每日六更起床练武,辰时就开始读书,下午时分就跟着师傅学习音律和医药之学,每五天休整一天,便会游玩与整个庐山,上山打打猎,训练训练射箭,偶尔也会去白鹿洞书院,这五年不曾出得庐山,因他护卫众多,走到哪都是乌泱泱的一群人,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他,因此这五年都不曾交得什么朋友,偶尔和京城里的弟弟瑞风互通书信。

在这里住了五年,刚开始来还不太适应,但是现在也有了许多感情,临走时也舍不得他那位视他如己出的四位师傅,这四位师傅对他倾囊相授,这情分早已超越了师徒之情。世子也邀约他们一同前往京城享受生活,四位圣贤哪里还会入世,世子只得忍痛离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