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创业基地开建 造纸厂出效益(2 / 2)

办公楼的后边是一层楼的宿舍,一栋三间,一排三栋,一共三排,一共27间,一栋作为杂房和厨房,其他都是两人一间。带有家属的员工一人一间。全部都是全日制员工,工资开始按照常规,普通工人5钱一天,技术工人10钱一天,管理人员8钱一天,每月还有额外的浮动效益工资,工资随着工龄逐年增加,每天两班,每班六小时。

刚刚开始招工时还遇到不少麻烦,第一是不相信,最后说是招长工,招来就有工钱,才有人来,后来给他们签契约时都没有人签,说的太好人家都不相信,到现在签合同的事还没有落实,大家都是临时工。因为按照最差的普通工人算一年保底都有1865钱,足够买3600斤粮食,足够养活6-7个人,比做农民强多了,而且不用担心纳税每天工作才半天,每天包一顿饭,还给住房,可以夸张的说是天上掉馅饼了,这还是最差的,好的比这还要翻翻,简直不可想象。条件太优越,反而让周围的老百姓不敢相信,故而招到都是外地人或者确实是生活不下去的人。是真的最好,是假的也无所谓,反正现在也没有其他办法,生活已经过不下去了,也不会再差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现在造纸厂已经开始运转了,马上就有商品面试,纸作为商品现在主要客户还是上层阶级和读书人,还是高档商品,作为一个小候国内销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必然需要开拓市场。

三天之后,随着第一批成品纸出厂,又迎来了公平会的例会了。本次会议的议题就是如何开展打开纸张的销路。最后大家确定在昭阳候国内设定一个固定店铺,主要从事本地的零售,同时也作为接洽订购的地方,同时派出商队前往长沙和荆州治所,打开外销之路,本地商铺交由刘先负责,长沙和荆州由习温负责,刘淼配合!

刘淼指出在打开销路的同时,也要考虑上商品增值,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商品效益最大化。只是这些概念震得刘淼这帮兄弟一愣一愣的,增值,产业链,效益最大化,都是什么?但又好像好有道理一样。最后刘淼只好提醒他们,其实就是我们可以做文化产业,把纸张做成各种类别,按照客户需求做成客服需要的样子,比如做成空白册子,比如做成信纸或者做成账单模式等等。或者把纸张变成书,卖纸也卖书。

在这缺少文娱活动的时代,文化产业必然利益空前。不用考虑如何做成书,刘淼已经有对策,而且还有许多好的文章可以成书。毕竟印刷术,刘淼早就整理好。什么《三字经》,《西游记》,《玄幻修仙系列》,《言情爱情》,《诗歌散文》等等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保证让这个时代的书呆子看花眼,不带重复的,反正谁也不会说刘淼抄袭,找刘淼要版权。

不过做事要慢慢来,一件一件慢慢做,每一件都做好了做扎实,才开始做另一件。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做成。在画饼的同时还要不时给大家打气,增加大家必胜的信心。

当造纸厂第一批纸出厂时,由于市场商品纸处于空缺状态,商铺开业之前,由于刘淼交给兄弟们在卖纸之前提前给每个大家族和学堂都送十张宣纸作为广告,同时全城造势,开业第一天每消费满一百钱送宣纸一张,所以开业第一天厂里生产十天的五万张纸和一万张优质纸(宣纸)都被抢购一空,共得七万五千万钱,宣纸5钱1张,普通纸1钱2张!人工500工时,共计四千钱,原料一千钱,器具消耗500钱,其他材料消耗大概500钱,销售管理成本分摊算一千钱,累计成本八千钱,得利六万七千钱!

这还是造纸厂十天的效益!要是一个月就是二十万钱!这简直就是抢钱好不好,不抢钱都没有这么离谱。

当兄弟们拿到销售数据时整个人都惊呆了,简直疯魔了。

但是一个地区不可能一直有这个销售成果,毕竟是新兴商品,空白市场才能取得如此大效果!

但是这种提前广告造势的模式是可以再其他郡县推广的。

所以组建自己的商队和开拓地域代理商才能保证商品不会积压。

第九回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