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伤离别(2 / 2)

看似没有多少东西要带,收拾起来却是不少,零散加起来他的超级容量的背包也被装了大半。

“儿子,早餐准备好了,东西等会再收拾,先把早餐吃了”门外,传来母亲的呼唤。

“妈,我这边马上好,等我一下”

卧室里,刘修缘把最后一点东西放入背包里面后,房间里面已经变得井井有条,他拍拍手掌,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

这才对嘛!乱糟糟的像什么样子。

只是,要好久才能见到你们了。

从满意到感伤,他的表情逐渐变化。

拿起桌上的抹布,细细擦拭着房间中的每一个物品:奖状,玩具,手工品,照片……

它们代表了他过去的点点滴滴,有高兴、难过、委屈、荣耀,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整整十七载的岁月。

“妈妈,哥哥怎么还没来,秀秀都等了好久了”

厨房中,女孩摆弄着手中的物件。

那是一件手工艺品,是女孩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做成的,代表了她小小的心意和对哥哥美好的祝福。

“哥哥马上就好,秀秀饿了吗?要不边吃边等哥哥”

母亲做了满桌的饭菜,这是她凌晨两点就起床和丈夫共同准备的送别宴,只是菜品就摆满了整张桌子。

“秀秀才不要先吃,秀秀要等哥哥一起”

女孩把碗筷推开,虽然嘴角的口水忍不住的流出,但她还是努力把眼睛看向厨房门的方向。

看到女儿如此,更是想到儿子如今有出息,母亲应该是高兴的,但她的眼中却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充满伤。

自古最是伤离别。

儿子有出息,考上大城市里的学校,给她争光,给老刘家争光,这是她所骄傲的。

想想当初远嫁来到这里,受尽亲戚们的白眼嘲笑,还不都是因为她是异乡人,在这里没有依靠。

十几年的苦她都熬了下来,如今儿子有出息,她母凭子贵,谁人见她不竖起大拇指,夸她教出一个好儿子。

但朝夕相处十七年。

十七年的相伴,如今儿子却要离家出外求学。

这身边突然便要少一人,作为母亲,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便是如此。

“雄鹰长大了,总要学会独自翱翔,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儿子去飞,去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父亲看得出母亲眼中隐藏的东西,他走过去轻轻拍拍妻子的臂膀。

“孩子他爸,我没事,儿子能够上大学,我高兴着吶!对,我高兴”

“你看,我们儿子多有出息,给我们争气”

母亲嘴里说着高兴,眼眶却已经布满红丝“等以后儿子毕业了,能够在城市里面安家,这是村子里面多少孩子羡慕的”

“孩子他爸,我没事,你也别在这里站着,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收拾的,赶紧收拾收拾”

母亲的话有些凌乱,但父亲懂妻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农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大多数家庭会认为大学读下来没什么用,最后还是给别人打工赚钱。

这种观念导致很多农村家庭都是把孩子供完九年义务教育便不再继续读书,反而出外打工早早的踏入社会出卖劳动力赚钱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这其中有农村里面见识少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

相对于大城市里面的学校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一所镇上的中学的教育资源所占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导致了镇中学的本科升学率不过是百分之几,重点大学更是全校不过一两个罢了。

刘修缘的很多玩伴便是初高中毕业便被父母送去打工,其实他是幸运的,父母虽然是农村出身,但对于教育却很看重。

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知识改变命运,他对于儿子的期待更是如此,哪怕家庭再过困难,哪怕是借钱,他也没有在教育上亏过兄妹两人半点。

刘修缘非常庆幸能够生长在这种家庭,这也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