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郎小核讲文学——弓俊俊补笔记(1 / 2)

那个时代,是文学追星的时代。说起来那个时代的文学热,现在的人们,会认为是在演绎夸张的故事。

从都市到地方,出了大名的和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常常举办讲座。一个坐在台上讲,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自己的创作经历,讲自己的作品、夹杂着和别人出名的作品进行比照,讲自己的创作体会。

讲座场所在室内,往往座无虚席,门外也挤得满满的。讲座场所在室外,距离远的人听不清声音,也在认真倾听。

郎小核上的是都市A大学,他不仅是体育健儿,竞走冠军。在文学大潮汹涌,十个青年九个文学青年的时代。他不仅也是文学青年,而且,是同龄人中、文学青年中的佼佼者。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短篇小说《桥》,获得过都市文学奖。小说《桥》的故事情节讲得是,一个来自农村男青年,在城市打拼一天天走向成功的过程。刚到城市时,他人生地不熟,寸步难行。在身处困境时,是去是留?

他准备回去了,在火车站遇到一位和他口音相近的老头。老头小时候就来到城市,快一辈子了。虽然,混得一文不名,但是他看不起乡下那些权贵。说他们根本没见过世面,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老头还用秦朝丞相李斯的“老鼠论”教育他,说“宁做城市一根草,不当乡村一个人”。他向老头请教在城市生存下来的方法。老头让他伸出左手,手指蘸唾液,在他手心写了一个“桥”字。

没有办法时,找桥建桥,搭建小桥,渡自己过河。有能力了,修建大桥,渡自己过江。建大桥、小桥,就是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借力打力,帮助自己渐渐成功。

他听了老头话,一步一步,由小到大,走向了成功。成为一个大企业的负责人。

小说《桥》的故事情节感人。写了一个由草根成为大企业负责人的励志故事。”揭示了成功的秘籍是“桥”,即“关系网”。在社会大洗牌的时代,现实中,这样的真实事例很多。郎小核,经过观察分析,进行了概括和艺术润色。符合当时形势,被评为获奖小说。

现在,要大学毕业了,他发表的中篇小说《生死恋情》,都市电影制片厂,正在筹备拍成电影。《生死恋情》,来自郎小核听他班同学,讲的一个以前发生的真实故事。

农村的一对情侣,男主人公考上了大学,女主人公在农村。有消息传出,说是男主人公移情别恋,在大学和女同学搞对象了,要抛弃女主人公。其实,这是一个谣言,是别人杜撰的故事。

女主人公听到消息后,不明真相,不堪打击,服药自杀。男主人公放寒假回家,知道了情况。到女主人公坟上祭奠,边哭边回忆他和女主人公,交往的一件件往事,悲伤至极,昏死在女主人公坟头。一部现代版的爱情悲剧,感人至深,可比民间传说故事《梁祝》。

这年春节期间,都市举办“新时期作家创作研讨会”。弓俊俊,寒假放假回家过春节,知道这个消息后,作为文学爱好者,旁听了研讨会。郎小核应邀参加,作了题目为《浅谈小说和诗歌创作》的报告。

当时,下面旁听研讨会的人多,台上灯光昏黄、台下噪音很大。弓俊俊的座位靠后,台上发言者的面部看不见,发言者的声音一会儿能听到、一会儿听不清楚。尽管这样,她仍然努力做着笔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