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文印祖师爷462(2 / 2)

邵玉清说是下来走访五保户的,却一直留在李云海家。

乡亲们都围在李家谈天论地,他们中的很多人跟李云海搭不上话,只能远远的看着,听听李云海和别人聊天。

邵玉清说道:“李总啊,你看看你在咱们县里的威信,比我们这些父母官还要高得多啊!可见乡亲们对你有多倚重!有这么一件事,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是这样的,我们想在县里打造一个文印工业区,你觉得能办不?”

在回来的路上,李云海就认真的思考过了,说道:“当然能办,而且要办就办到最好,要办成全国最大的文印工业区。”

得到了李云海的肯定,邵玉清大喜过望,说道:“李总,你是这行的祖师爷,是我们的财神爷,请你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李云海道:“文印产业是个新兴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我想听听县里打算怎么做?”

邵玉清道:“就是开辟一个工业区,招商也好,引资也行,自己创业也可以,成立打字机厂、复印材料工厂。我们县里工业底子薄,只能先做这些小型的工厂。”

李云海道:“你的思路是对的。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县里的优势资源,打造出一个培训、教育、研究、生产型的工业基地。二是主攻耗材。文印产业盘子很大,县里没资金优势,想在机器设备上和人竞争,不切实际。而耗材相对来说,投资小、产出大,对工人的学历要求也低。三是招商引资,如果能拉来几家办公设备生产厂家,那当然最好不过。”

邵玉清拿出日记本来,把李云海的话记录下来,击掌赞叹道:“不愧是李总,讲话就是有水平!你说的这三点意见,是我们园区的指导性意见!我们一定认真的遵照执行。李总,你是梅山人,四海集团也算是我们梅山人的企业,你看是不是能到我们县里来开几家工厂?一来可以带动我县的劳动力就业,二来可以发展我县的经济,三来嘛,当然是可以带动我们园区的发展。”

李云海知道,家乡要办文印产业园区,自己肯定要提供一定的支持,不然说不过去,便道:“我也有意投资家乡。这样吧,我到县里投资三家工厂,一家打印耗材厂,主要是生产打印机用的墨水和色带。一家零配件工厂。一家原材料工厂。总投资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

邵玉清激动的说道:“太好了,李总,谢谢你对我们县里工作的大力支持!”

李云海问道:“园区开起来了吗?”

邵玉清道:“上面审批通过了,已经划定了园区,正在进行三通一平的工作。过了年就可能建厂。”

李云海道:“行,我会安排人手和你对接的。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再联系好了。”

邵玉清本来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四海集团一直都是在西州发展,想着能从李云海这里拿到几百万的投资就是奢望了。

结果李云海慷慨得很,一开口就是三千多万的投资!

有了四海集团背书,县里的文印产业园区肯定可以建设起来。

晚上,邵玉清在李家喝了个酩酊大醉,对李云海歌功颂德,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送走邵玉清后,村民们也陆续散去。

李云海家里渐渐清静下来。

村里买电视机的人家多了起来,来李家看电视的人也就少了。

李德明和李云海坐在火炉边,烤着火,喝着茶聊天。

林芝带着孩子,和李云芳、李云英到楼上玩去了。

彭癫子两公婆都在城里帮李云海做事,回家过年,家里什么也没有。

张淑文便从家里拿了许多的蔬菜肉类,叫老三送了过去。

庄勇等人护送李云海到家后,便开着桑塔纳车子离开。

李云海给他们放了八天假,到大年初六再来西州报到。

李德明卷着自制的纸烟,烟叶子也是自己种的,他抽习惯了这种烟,过滤嘴的反而不习惯。

“云海,你大伯得了肝癌,早期。”李德明道,“他们问我借钱治病。问过医生了,说是早期还能治,机率也大。你看这事?”

李云海当然知道此事,前世大伯就是因为没钱治病,一拖再拖,没多久便去世了。

“要借多少钱?”李云海问。

“说是要借两万。”李德明道,“够不够用,那就不知道。”

两万块钱,在1990年的农村,那绝对是一笔大数目。

李云海道:“他家儿女们不是也在外面开打字复印店了吗?怎么没赚到钱?”

老三在旁边说道:“赚个屁的钱!堂哥那个人你不是不知道,赚一块钱,要赌输八毛钱!我听说,他们去年只赚回来两千块钱!还是大伯和大伯母哭着让他们寄回家里看病用的。不然的话,这两千块钱都未必存得下来。”

李云海蹙了一下眉头。

这么一对比,自家的老三虽然不堪,但也还过得去。

看来张玉香这个老婆讨得好,把老三的财政大权管得死死的了。

李云海道:“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两万块钱可以借,再多都可以借。但是一定要让堂哥亲自写借据,让他分期还,每个月还五百块钱。利息就算了。”

李德明道:“对,就按你说的办!”

他喊过张淑文,让她从家里拿两万块钱给大伯家送过去。

老三说道:“爸,哪有你送钱上门的?等他们过来拿,顺便就让他们把借据写下来。”

李云海心想,老三果然成熟了不少。

他们正商量着,大伯家的堂兄过来了,果然是来借钱的。

大伯家知道李云海回来,肯定带了钱,现在是借钱的最好时机。

李德明把钱拿出来,让对方写了借据。

堂哥拿着钱,千恩万谢的离开。

乡下的年味还是很浓郁的,杀年猪、贴对联、放鞭炮,走亲戚。

这也是李云海和林芝每年都愿意回老家过年的原因。

他们在家里待到大年初六,这才回到西州。

李云芳也跟着他们回城,准备开学。

李云海问大妹:“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考不考研?”

李云芳道:“哥,我想早些参加工作。知识是学不完的,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研究生学历也只是一个学历,远远没有实际经验重要。”

李云海道:“那你是打算遵从分配?”

李云芳笑道:“哥,你不要我了?”

李云海拍拍大妹的手臂:“哥怎么可能不要你?我就等着你们毕业以后来帮我做事呢!”

“我们?还有谁啊?”

“还有林芝的妹妹林馨,还有沈秀兰的妹妹沈秀玲,你们三个人都是同一年考上的大学,今年都要毕业了!”

“哥,我肯定来帮你!你看着给我安排工作好了。做什么都行!”

“你是高才生,我当然要重用了。给哥当秘书怎么样?”

“那不行。当秘书不是重用我,而是大材小用了。你安排林馨和秀玲给你当秘书吧,我想做具体的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