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发财急不得30(1 / 1)

很显然,随着胡梓涵与轩辕凡夫之间水乳交融的日子越来越多,她感觉到,他表面上很淡定从容又风平浪静,但是内心始终有一团火,一团急躁的火,那就是想尽快改善自己的现状,以脱离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的那种窘状,或者囧态。而给他带来这种“急躁”的必然原因,就是她自己了。所以她的潜意识里有了一种成型的思维,那就是既要保持他的这种积极奋发的状态,又要消除他内心的那股急燥之火。在这个世界上,她知道女人的一种智慧,去实现一种协作,那就是通过自己温柔梦乡,去抚慰他沟壑难平的一切,从而咬定目标,不疾不徐。

这次约会,一切感觉都好。胡梓涵主动挑起话题,说:“老公,现在我们聊聊在电视台工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觉得这个话题,是所有电视台的年轻人都在讨论的。”

轩辕凡夫一听也很有兴趣,于是说道:“对的,电视台的从业者,应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更多的优势就在于见多识广,看到了很多职业之外的东西,视野比较开阔。所以电视台的年轻人往往就陷入了某种无意识的对比之中,总觉得其他很多行业都是远超电视台的。”

“其实这就是想当然。”胡梓涵说道,“就像我们主持人群体,我以前跟你说过案例,一开始觉得自己身边都是高富帅的土豪,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被资本奴役的仆人,只有一副光鲜的表面,实际上就是一个暂时得势的奴才,在很多具体的人格内涵领域,他们都是小骗子。但是很多人看不透,总以为他们个个腰缠万贯,还怜香惜玉,只爱自己一个人,结果都是妥妥的人渣。”

轩辕凡夫笑了,说:“现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对于财富的饥渴之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谓利令智昏,不但女人看不穿,连我们男人之间也看不穿。因此我从来不去批判那些上当者,但也不同情他们。只是感觉到一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价值观有点问题,真的有问题了。”

“这是泛而言之吧。”胡梓涵说,“其实我刚刚毕业那会儿,也觉得,自己要想拥有财富自由应该是唾手可得的,但是这个拥有的前提是自己的奋斗,而不是钓上金龟婿啊。”

轩辕凡夫本想就此切入她的背景问题上,但又怕破坏了某种默契,因为自己本来就有一种倔强的独立意识:两人走在一起,是两个人的事情,最好别跟后面两个家庭扯上关系。否则,这种独立自主的在一起,就根本不纯粹了。而且他隐约感觉到,她背后的家庭,可能是某个特殊的群体。但自己根本没想要从这里得到什么,所以这样“稀里糊涂”大约是最好的。

想到这里,轩辕凡夫笑道:“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教育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可以提升年轻人的认知,可不会让年轻人立即发财,这就是个人认知和个人现实之间的一种差距,在一个人身上融为一体,于是这就很容易造成年轻人的某种焦虑,或者某种人格的苦难。”

“所以我后来感觉到,年轻人,想发财并没有错,我也鼓励我们所有的年轻人,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但这个事情是急不得的。一急的话,就会成为别人的狩猎对象。”

轩辕凡夫哈哈一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婆。”说罢,轻轻搂过她,两人深情凝视……

此后,轩辕凡夫感觉到自己放松了不少,内心的那种憋闷,似乎消失了。这个世界往往以假象迷惑人,最后再以残酷的真相给人一击,从而“老天爷”露出了狰狞的微笑:看,又灭了一个憨货。

但最终,并不是“发财急不得”了,自己就可以躺平混日子了。终究而言,自己还是要找准真正的发财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勤劳致富吧。尽管,有人说,勤劳致富,其实是最好的麻醉剂,但是自己除了勤劳致富,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了。试试吧,万一勤劳致富是真的呢?

所以,既然选择了勤劳,那就是要怎么样勤劳的问题了。

这需要到更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去寻找视野更加敞亮的答案。

此时,轩辕凡夫已经开始使用飞速在线聊天软件,已经认识了一批网上媒体人。他和胡梓涵商量,是不是可以定期在某个时间点,和某个茶楼或者咖啡馆合作,大家一起聚会,使之成为一个媒体人的线下平台,互通有无。譬如说,很多广告人、广告主需要认识媒体平台的人,媒体平台的人当然也一样。还有年轻的媒体人,需要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互相切磋专业。甚至于,还有很多年轻媒体人都需要通过这样的平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胡梓涵回复说:“想法很好,但现在想到的都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你也要想到,可能这个平台会成为‘是非’平台,很多人会以为组织者赚了他们的钱,还有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这个平台家庭破裂,妻离子散,更多的年轻人,可能会将这个变成自己‘狩猎场’,都是非常糟糕的。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你在虎州搞起来,但是你要把规则说明确了,自己的这个平台,是做什么事情的,是不做什么事情的,费用是怎么处理的,全部公开化,然后就把平台纯粹化了,估计会办得下去。”

轩辕凡夫忽然觉得,胡梓涵越来越像自己那个唠唠叨叨的妈,但是,她说得有道理呀。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确实自己一开始,把好处想得太美好了。可这是社会,深不可测,人心更是不可测的深渊,很多人会直接利用这样的平台,贩卖死活的。到时候,处理不好,指定一地鸡毛。

所以他想了想,决定将这个平台定位“虎州媒体人论坛”,定期举办活动,互加飞速聊天软件随时沟通举办时间地点和主题等。其中,有几个人成为论坛的主力,但都是义务性质的。设定的规则就是,只聊一切与媒体专业有关的问题,费用AA制度,茶楼或咖啡馆,可以打折,组织者不经手任何一分钱,组织者自己也要套费用。同时宣布,拒绝一切时政话题的讨论或者探讨,鼓励年轻人通过这样的平台结识朋友,寻找真爱,但是注意考察对方的人品。

也许,这是互联网时代媒体人突围的开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