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议事30(1 / 2)

陈天晟说完,下面就有人拍手叫好,一名书生站起来:“天晟兄说的好,想当年家父初到荆州之时,也是一贫如洗,小时候我也是在他的辛勤培育之下才习得一二,后来辗转去了苏州的姑父家才上了学塾,如今我们城里的学塾重新兴办,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不知道钟小姐有何打算,需要我们怎么帮忙”

钟晴微微一笑,向前走了一步:“让大家见笑了,起初我只是觉得在家里坐着实在无趣,几次出门,看到那些七八岁甚至十来岁的孩子还在街头玩耍,真的有点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初学年纪,于是向哥哥问问能不能教一些孩子启蒙学识,我以为城里是有学塾的,我没那么大的宏愿要办起肩负整个荆州学子的学塾,少说也得容纳千把人吧,这得花费多少人力财力呀,我只是随口一说让大家操劳我就过意不去”

这时一个老者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说到:“就算没有你提起,荆州城的学塾也是早晚要重新办起来的,既然钟小姐主动提起,肯定有更好的其他想法和建议,不妨说出来大家商议,人力财力都是可以凑的”

陈天晟凑到钟晴耳边说道:“这位就是这庄园的主人,秦员外,他是一个喜欢结交友人,乐善好施的善人”

钟晴听完,想了一下,继续说:“既然这样,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我打算按年龄段来区分孩子们的学识范围,分别为幼级,就是五到七岁的孩子,初级,八岁到十一岁的孩子,中级,十二到十五岁的孩子,高级,就是十六岁以上的孩子,所谓幼级嘛,年纪小,只能教他们简单的识字,熟悉学习环境,初级后可以练习写字,学一些简单的诗词,到中级学你们所谓的四书五经,学的东西逐步增强,为高级的内容打好基础,至于高级,就可以备战你们所追逐的科考了”

听完,有一个书生站起来说到:“可是你说的这些我们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了,会不会晚了些?”

钟晴再微微一笑:“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我只负责幼级和初级的孩子,因为有很多家庭可能因为贫困原因不能像在座的各位从小的时候就能学到知识,我就想在这个阶段教他们启蒙的学识,而且是免费,不收钱的,至于从中级到高级,就得由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来传授,因为我不懂这科考的内容和技巧”

然后又有另一个人说:“可要按你说的分为几个阶段,一两个先生也管不过来啊”

钟晴:“这就是我说的人力财力,难道兴办一个学塾,你们就只打算盖好几间房子,请两个先生过来就行了吗?按低了算,这城里光五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个,就当整打来算一千人,分为三个级,每个级就是三百多人,一间屋子容纳六七十人,那也得五间屋子,三个段的就要十五间屋子……”

话没说完,钟晴赶紧侧身过去,数了数手指头:卧槽,我这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吗?我脑壳发热啊干这种蠢事,这得捅多大的篓子……

陈天晟在旁边提醒:“晴儿?”

钟晴转过身,盯着陈天晟看,陈天晟问:“有哪里不对吗?十五间屋子也不算什么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