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佳人夜探(1 / 2)

养野猪是一个新鲜事儿。

李家堡的人大多吃过野猪肉,但养野猪这种事情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李存浩和李存孝各自养了一头小野猪,不少人在关注。

很快发现,这玩意是真好养。

啥都吃不挑食,闲了扔几个长了芽人不吃的土豆红薯或烂果子。

忙了干脆拴根绳子,拉到地头拴树上让自己吃草。

哪像家猪,人不吃猪也得吃,一天三顿一顿都不能少。

确实养的比较省心。

农村其实也很精明。

至少小算盘打的非常响。

不用喂料,就能养一头野猪卖钱或者吃肉。

成本只需要十块钱,这是非常划算的。

于是,李存信剩下的七只野猪崽子就成了抢手货。

李存文先捉走一头,接着王金花也要了头。

然后邻居也捉了头。

剩下三头李存信不卖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再卖了。

不然野猪妈要造反。

八只崽子,短短几天就没了。

不知道被弄去哪里。

也就李存信有buff加持,不然野猪妈早就跟他拼命了。

怎么也得给留下三只传承香火,不能给断子绝孙。

五头野猪崽卖了五十块,刚够还清欠债。

过了两天,队里组织清理水渠。

浇水属于大事要事。

秋田庄稼能不能大丰收,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浇水就是其中之一,用书面语说,就是灌溉。

这年头还没有水泥沙子砌的沟渠,水渠就是一条土沟,两边种了树,草长的比庄稼都要旺盛,把水渠都盖住了,时间长了不清理,水渠就被会枯枝和败叶铺满。

每次浇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出人清理水渠。

一家出一个人。

必须大人,半大小子凑数的不行。

李存信没得靠,只能自己去。

忙了两天,总算把水渠清理干净。

还要准备沙袋,这又是个麻烦活。

十八块地,每个入水口至少五个沙袋。

清理水渠的时候抓空准备了一些。

清理完水渠后,李存信就马不停蹄地准备沙袋和填土。

沙袋里装的不是沙,也是土。

水下来时,要挖开上家的拦水坝放水,还得用沙袋将上家地头的入水口堵上,将水引到自家地里,拦水只用土不行,除非用装载机直接倒,不然用铁锹铲土堵水那是闹笑话。

下去就被水冲走了。

所以得装沙袋,直接把沙袋扔进去堵。

装沙袋这活一个人没办法干。

李存信叫了李存文帮忙。

这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每到农忙,都找李存文帮忙。

两人忙了一天,装好了沙袋,备好了填土。

周六开始浇水,先是上游的五队六队。

五队六队浇完,水到一队二队时,已经是半夜了。

老二老三也放学回来了,正好能派上用场。

一队二队的地有四个区,庄子上、庄子下、河湾、新开地,水先到的庄子上,李存信在那里有三块地,还不到四亩,因为是老地,都比较小。

半夜一点,李存信打着手电,守在水渠里。

地是别人家的,在李存信家的地上面。

放水是从上往下放,时间一到就得把拦水的土坝打开放水,同时第一时间把上一家地的入水口给堵上,指望人家自己堵水不现实,换谁都得墨迹一下往自家地里多放点水。

只能下一家的人自己过来堵。

李存信站在水渠里,准备掘土坝放水。

老二老三拿着铁锹,守在上家的入水口边。

李存文也来了,站在李存维身边,手里拿着一把铁锹。

漆黑的夜色下,地头上到处是闪烁的手电筒灯光。

夜晚不再宁静,反而热闹的不行。

某一时刻。

不远处响起了尖锐的哨子声。

“快,拦水!”

李存文喊了声,扔掉铁锹直接跳进入水口。

两手各抓一个沙袋用力一扯,已经将近百斤的沙袋拖到了水中,用身体顶着水流的冲击将沙袋压在了脚下,李存义和李存维不是第一次浇水,反应也不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