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当年那些事儿(1 / 2)

李存信领野猪回家的事很快传开,全村人都知道了。

村民们纷纷跑来看热闹,稀奇的不行。

而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李存信怎么驯服野猪的。

这年头谁不养牲口,谁还能没点经验。

可驯服野猪这种事,实在有点超出大家的认知。

于是纷纷请教,李存信随口忽悠应付。

他有屁的经验,这属于重生福利。

就不是人能学会的。

给野猪一家子弄了一盆猪食,母野猪带着八个崽子狼吞虎咽,半个小时不到,足够两头家猪饱餐一顿的猪食就被一家九口吃了个精光,竟然还没饱,显然饿的狠了。

李存信本来很高兴,八头小野猪养大了可值不少钱。

至少能把买骡子的账还清了。

可是看到母野猪一家九口的饭量,就高兴不起来了。

猪不是想养就养的,光喂吃不完的土豆红薯和果子可不行,还得喂料,麸皮和黄豆饼之类的,不然养不肥,可麸皮和黄豆饼每年就那么多,最多也就能喂两口猪。

甚至有的人家只够喂一口的。

八头野猪崽子是好,可这饭量也太大了些。

又给了些土豆红薯,野猪一家子咔咔咔吃的麻麻香。

去年种了一亩多山地的土豆红薯,产量还不错,收了有三千多斤,哥三就算是猪也吃不完这么多,甚至连十分之一也吃不完,毕竟不会顿顿吃土豆红薯。

大部分拿来喂猪了。

这年代就这样。

有的地方缺衣少食,有的地方吃不完的东西想卖卖不掉。

交通不畅,物资流动不起来。

所以都穷,没钱花。

农民靠地吃饭,地里的产出卖不出去,也没啥路子来钱。

除了偶尔找机会打零工,就只能养几口猪。

或者喂上几十只鸡,伺候好下蛋。

猪肉和鸡蛋可是硬通货,哪里都很缺,不愁没人要。

不像土豆红薯这些玩意,六十年年代人们就吃够了。

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能吃白面大米了,谁还吃那些玩意。

李存信也养了十几只小鸡崽,去年秋天才捉的。

没经验不会挑,被贩子坑了。

说的全是母鸡,结果大半小公鸡。

眼看着长成半大鸡,马上就能下蛋了。

李存信精心的不行,天天好吃好吃伺候着。

还再三警告野猪一家子,不准祸害他的鸡。

又把鸡喂了下,撒了把筛选出来的秕粮食,才去了火房做饭。

这年代的男人大多不会做饭,可能是受了‘君子远庖厨’的影响,虽然孟子的意思未必就是字面意思,但并不妨碍好多人理解这句话就是字面意思。

做饭是女人的事情。

男儿志在四方,怎么能趴锅抹灶。

李存信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样,反正青山这地方就是这种思想,但凡家里有娘,也不会让儿子干这些事,没娘就没办法了,好比李存信,还能指望谁给他做饭?

没有老婆,不会做饭是会饿死的。

三年前他妈过世后,李存信就学会做饭了,他爹是个没用的,绝对不进火房,还得让他伺候,老三那年才十岁,老二十二,都指不上,都说当老大吃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