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符水243(1 / 2)

符水传教的消息吕亮还是听步伸说的。

刚听说的时候,吕亮打了一个激灵,这个后世名气太大了。

“大哥你怎么了,你知道这个符水传教?”

“略有耳闻。”

“真的那么神么,符水就可以治病?”

吕亮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那是没办了,除了信这个还能信什么。”

“大哥,那我把他赶走,少让他在这妖言惑众!”

吕亮摆摆手,“不必了,你去帮我做个东西,尽快做好,不要让别人知道,我有用。”

信什么吕亮管不着,也不想管,但自己带着种地,还有人去走弯路,那以后就不好跟上了。

不理符水传教,但不能不防。

吕亮让步伸做的东西就是一把特制的剑,剑上凿有小孔,注入血水,然后用蜜蜡封之。

交代完之后,吕亮还要忙着劝农桑。

虽然分好了田地,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种地,都会好好种地。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种田指导,但却没有很好的传播开来。

于是吕亮不但在双出阙上贴了劝农的告示,还不时亲自下田带领大家精耕细作。

在土地上挖一尺深的沟来播种,中耕除草,再把垄土耙下来防风保水,来年开沟的位置再移到隔壁。

看似简单,却是长久中,一点一滴中总结出来的。

吕亮种的是粟,小米,相传是狗尾巴草驯化而来,旱地作物,早熟,耐贫瘠。

粟也是这时候种的最多的,产量比黍高,也比小麦好伺候,这个时候的五谷之王。

商代的时候,多种黍,黍的黏性高,是酿酒的优质原料。

麦子种的不多,但也有,春秋时期,郑庄公有次挑衅周天子,就是派士兵偷偷割了周朝的麦子,还只摘麦穗,把麦秆留在田里。

小麦比较难处理,做出的麦粒饭不好吃,多是给刑徒吃的。而磨好的的小麦粉,只有大贵族能吃到。

吕亮这么重视耕种,就是因为吃不到面食,梦里都是馒头包子,早上起来枕头都湿了。

所以除了小米,吕亮还要种宿麦,也就是冬小麦,秋种夏收,和粟一起轮作,虽然做不到一年两收,二年三收还是可以的。

粟是短根,麦是长根,轮种有助于土质恢复。

这样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抵御粮食短缺风险,古代粮食收获很大程度看天,气候不好,就少收,甚至绝收。

有个词叫青黄不接,就是指春夏之交的时候,上年秋收的粮食吃完了,新的还在地里没长出来,断粮闹饥荒。

如果种了麦子,很快就能收获了,虽然麦粒饭不好吃,但却是救命粮。

虽然种麦子对水和肥的需求大,而且是浇水和收割都是要求短时间内完成,产出的麦粒也不好处理。

但这难不住吕亮,这挨着黄河,挖渠可以解决灌溉问题,磨面可以把石磨搞出来的,还是水利的。

想想现在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做,却还有符水传教来捣乱,他们不招惹自己还好,要是招惹自己,那他们也不用传教了,通通抓起来给自己挖渠去。

吕亮给百姓示范半天,一亩地才犁了一半。

不过即使是这个速度,他们也相当吃惊。

“这个就是大人说的曲辕犁吗?这可比锄头快多了。”

“有了这个,那我们家就能多开垦几块地了。”

“你们都那么多了,小心累死在田里。”

“累死我也愿意。”

“大人,这个多少钱啊?”心思活泛的人问道。

“按户籍,只租不卖,牛和犁一起租,只要收成的一成,和平日里牛的口粮就行。”

人吸引来之后,这牛和犁就不能再白白的送出去了,这些生产资料还是保管在自己手里的好,稳一点好。

听吕亮这样说,农夫们纷纷议论起来,看神色有意的人不少,但还没行动。

看到如此,吕亮准备再添一把火,让随从掏出准备好的东西,来一个现场办公。

“这调教好的牛只有二百多头,来晚了就没了,而且下一批租金也要提高了,要想的抓紧了,登记按手印就可以去牛场领牛了!”

听到吕亮这么说,有人忍不住了,纷纷往吕亮旁边挤。

“我要!”

“我要!”

“我也要!”

“我先说的!”

“二百多头呢,有你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