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三年36(1 / 2)

万历三十年秋,淡水,沪尾港。

自从朱林开始兴修淡水城,并在内河重新修建淡水新港后,以前的淡水码头就改名为沪尾港了。但随着内河运输的越来越发达,沪尾港作为淡水最靠海的码头,这里反而更加的繁华了。

来来往往的小沙船已经取代了昔日巴赛人的艋舺,更大的载重量加上硬帆在近海和内河具有省力的巨大优势让淡水船厂的沙船渐渐地取代了艋舺,当然朱林考虑到传统的艋舺文化传承的问题,他拿出一万块在每年的五月份举办了一个巴赛艋舺节,每个巴赛村社都会派出艋舺划得最好的选手,在淡水河上上演一出飚艋舺比赛,除了第一名五千,第二名三千第三名两千的奖金外,第一名还会有一个银制的奖杯,上面会刻上胜利的村社的名字。

自从朱林搞出这个活动后,每年的五月份的淡水河岸就会冒出密密麻麻的人群。当然端午节的龙舟大赛人更多,甚至巴赛人的几个大社,像淡水社,北投社和里族社也会派人来参加。

随着一前一后两艘体型修长的四桅停在了港口的泊位上,港口的宁静就被打破了。

一队穿着绿色短打军服,带着牛仔帽的士兵迅速接管了这两个泊位,而其他泊位上来回搬运东西的人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了。

从三年前第一批汉人移民的到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了。

去年一年,淡水甚至直接从山东运回来了五万人,这还不算从福建和广东过来的人如果都加上,可能有七万人。今年更是从开春后就开始从山东和徐州运来了足足四千人。

不光是淡水,包括桃园,新竹,苗栗一直到台中朱林拥有的土地已经全部种满了。

朱林不得已甚至是从巴布萨人手中又买下了不少土地,相比起种地,这群原住民更热衷于当兵,这是朱林没想到的。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就是把敌人的头颅献给祖灵,而战死是会被祖灵接引前往彩虹桥的另一端的。

而且和汉人的家庭观不同,母系社会的平埔族实行的是走婚制,夫妻不但不住在一起,还没有对对方的照顾义务,除非是怀孕了才会告诉女方家人,甚至连孩子都是女方养。

可不像那些只会打拳的,什么都想要,又什么不想管。

所以即便现在朱林的义务兵军饷已经降到两百块一个月,原住民们还是想加入。因为随着朱林的农场越来越多,淡水控制的米价现在已经将到了五钱银子。

一个人当兵,养活一家人完全没问题。所以朱林现在也是一个拥兵四千,战舰十二艘,各种吨位的飞剪型运输船八艘的大军阀了。

而且朱林花了大价钱从山东找了几十个屡第不中的老秀才到到了东番,从鸡笼到台中一共修建了二十四所小学,主要教授三字经和洪武正韵,用来识字,还有中国历史,朱林还让乌玛朵从商社抽了一批接受过乌玛朵的算数训练的员工进去小学充当算数老师。但凡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童通通被强制要求去上学。

飞剪船上的新移民在沪尾港登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林的耳中,朱林不禁也有点头疼。

人口是他想要的,但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朱林现在也越来越忙。

目前淡水联盟掌控区的汉人已经已经超过十三万,朝鲜奴隶一万多人,经过海上护卫队的不懈努力,矫正营中的小鬼子也有四千多头。

原住民的人口也增长到了三万五千人,别小看这两千个增长的人口,这三年百分之六的增长率代表着内耗的减少,这代表着朱林的管控区内的原住民抗风险能力的增加。

在朱林来之前,别说增加了,不减少就是谢天谢地了。

而朱林名下的农场也扩张到了一百二十万亩,每年光大米就可以生产两百四十万石,玉米两百五十万石,土豆四百一十五万石,番薯六百六十五万石,白糖九万吨。

朱林现在一年可得粮食共计1570万石,其中需要支付给农场汉人员工的有大米54.8万石,杂粮43.2万石,淡水币一亿两千万。好在巴罗斯几乎是按照八两白银一吨的价格把朱林生产的九万吨白糖包圆了,再加上每年的镜子收入,这样朱林每年光和巴罗斯的交易就有稳定的140万两白银。基本上是够员工的工资了,还顺带可以付掉那四千陆上护卫队的军饷。

然后朱林派去山东等地的船都是满载大米的,这几年大明灾害不断,粮食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山东米价基本都是在一两一石左右,朱林每年出口近150万石大米,可以换回来150万两白银。

而番薯这种东西产量太大了,第一年,朱林还可以交易给山里的高山族,后来随着朱林的农场越来越多,产量也是越来越多,第二年就只能用来做红薯粉条和酿酒,今年已经到了吃不完,也加工不完,被朱林含泪拿去喂猪了,听说淡水牧场万历三十年出产的猪都特别的肥。

朱林一共开了二十个大型的养殖牧场,从巴赛人中招了一千个女性员工,又从汉人移民中的女性中招了三千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