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山神”复仇,那段恩怨(1 / 2)

  比如说,劝课农桑时,一路走到最深远的山中,去想办法为深山中的人寻一条出路。

  是的,在程灵看来,这一切问题都直指一个根源,那就是:穷!

  都是穷闹的,要不怎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呢?

  又有句话叫做“仓禀实而知礼节”。

  人性如此,常人大约都只有在吃饱饭,或者说有活路的时候,才能有心思去讲究礼仪道德。那如果饿都要饿死了,人性的恶,大多就会在无形间被放大。

  因此,若是一个社会能够治理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那大概就是真的富足了。

  只可惜这种理想状态基本上都只在书文中出现,现实太难。

  通过问询,程灵知道,戚山村与黑虫寨之间的冲突,同样是因为一个“穷”字而起。

  黑虫寨名为山寨,寨子里的山民大家也都视之为匪徒。但实际上,这些匪徒原先也都是良民。

  是日子过得实在太苦,土地又贫瘠,在山脚下活不下去了,才有人索性铺盖一卷,就上山落了草。

  落草以后,田也不种了,税也不必交了,人都成了黑户,那可不就变成了“匪”么?

  但又有一个问题,寨子里的山匪原先也大多数是村里出身,这些人跟山脚下的村民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所以,戚山村的人是基本上不怕这些山匪的。

  他们不但不怕,还有着与山匪如出一辙的彪悍,并且仇恨。

  云娘的大伯娘,也就是那个喜娘,人称三花婶,她指着风一刀,恨声说:“上了山的,都不是好东西!当初听了你们大当家鬼话,咱们一村壮劳力,跟着他上山三十多个,结果……”

  程灵仔细听着,这一段就是戚山村与黑虫寨恩怨的最开始。

  第234章 “山神”复仇,那段恩怨

  黑虫寨的建立时间其实并不算很长,程灵问了一嘴,就知道,黑虫寨是十年前建立的。

  建寨的人被村子里的村民们称作“黑石”,黑石也姓戚,戚山村的人大部分都姓戚。戚、张、王,这是戚山村的三大姓。

  戚黑石幼年丧父,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又丧了母,好在村里人大多是同宗同族,于是他靠着自己攒劲求存,再加上村中长辈偶尔接济,磕磕绊绊的,倒也长大了。

  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戚黑石已经有了一把好力气。

  但他天生不喜欢干农活,种地总是种得乱七八糟,偏偏就喜欢往山上跑,渐渐地,村子里就有了一些关于他的不好的流言传出。

  王三花如此骂道:“一个脚底流脓的坏货,打小咱们村里也不亏待他,他那些叔伯有口吃的,总也给他喝口汤,他倒好,十五六岁的人了,地不好好种,就喜欢东家偷,西家摸,手脚不干净!”

返回